提起煙臺農業的城市名片,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煙臺蘋果、煙臺大櫻桃、煙臺梨等,提起煙臺的茶葉,給我們的印象是名聲不大,銷量不行。喝茶的人越來越多,而知道煙臺茶葉的人卻為數不多,煙臺茶葉要樹立品牌究竟路在何方?
2011年生產干茶90噸消費量3000噸
煙臺是我國緯度最北的綠茶適載區,受暖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影響,煙臺茶樹生長較慢,茶葉營養成分積累多,品質優良。近年來,煙臺綠茶種植規模不斷擴大,目前總面積已達到6000畝。據統計資料顯示,2011年煙臺市生產干茶只有90噸,而全市的消費量達到3000噸左右,可見我市的綠茶產業有良好的市場前景和發展空間。
記者了解到,2012年9月煙臺市人民政府印發的《關于推進綠茶產業發展意見》中明確指出,下一步要大力推進綠茶基地化種植、標準化生產、集約化管理、品牌化發展,要注冊“煙臺綠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打響“煙臺綠茶”品牌。到2020年底,綠茶種植面積將達到5萬畝以上,煙臺市將建設成北方重要名優綠茶生產基地。
煙臺市農業局辦公室曹主任介紹到:“從09年開始,我們就提倡農產品要走品牌發展之路,我們每年都會評選出60個農產品品牌進行大力扶持,還經常到全國參加一些展會,進行一些品牌促銷活動。2012年5月我們與煙臺市供銷合作社聯合舉辦了第一屆煙臺名茶評選活動,評選出一個特等獎和五個一等獎,并將評選結果予以公示,通過評選加強大家對茶葉品牌的一些了解和認識。”
品牌之路不好走自然條件、技術成障礙
2011年煙臺市農業系統開展了干部職工下鄉蹲點調研行動,當調研團隊來到牟平區莒格莊鎮院下村時發現,這里土壤條件極其適合種植茶葉,根據土壤檢測、實地調研結果,對土壤改良和茶適栽品種提出了建議,時隔一年當記者聯系到院下村的黨委書記時,他向記者介紹到:“目前種植茶葉最大的困難還是氣溫,我們村處在昆崳山前面,冬天雪大,越冬困難,必須靠大棚,可是村里大片的土地都種的蘋果,只剩下許多零散的小地,弄大棚就需要整地,工程量很大,費用也高,老百姓種了多年的蘋果,突然讓他們改種茶葉,許多人沒有意識到種茶葉的好處,害怕有風險,目前沒有好辦法,我也很著急?!?/p>
據煙臺果蔬站的工作人員介紹到,目前果樹站并沒有專門學習茶葉技術的科班人員,處在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中,煙臺周邊的城市威海、臨沂、日照、青島設立的部門都是叫“果茶工作站”,煙臺還在叫“果蔬工作站”,下一步希望政府部門能夠增加編制,加強茶葉方面的技術培訓,引導茶農更好地管理茶葉。
來源:第一茶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