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青貯飼料作為奶牛的一種適口性好、消化率高、營養豐富的飼料,備受奶牛場戶的青睞。濟源市畜牧局立足豐富的農作物秸稈資源,以奶牛產業為主導,以規模場區建設為載體,采取龍頭拉動、政策扶持、技術服務等措施,積極開發利用秸稈資源,力保奶業健康發展。
一、主要成效
一是加快了青貯設施標準化建設。青貯池建設向大容量、長方體、地上式發展,建設標準越來越高。全市現有青貯池363個,其中奶牛場215個,容積17萬方,占總容積77%。特別是去年以來新建的池全部為1000立方以上大池,長寬高比例恰當,堅實耐用,排水通暢,更便于機械化作業。永興牧業奶牛場新建青貯池3座,單池容積3750方,惠龍牧業奶牛場新建u型池1座,容積10800方。
二是完善了青貯加工利用設備。為保證貯草數量、質量和飼喂效果,奶牛場不惜重金購買機械設備,鍘草機、青貯聯合收割機、tmr全日糧混合機一應俱全。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各種鍘草機360臺,青貯聯合收割機4臺,tmr機6臺,為青貯加工利用提供了堅強保障。
三是促進了秸稈資源開發利用。秸稈由“廢物”變成了商品,價格連年上漲,漲至130元/噸;青貯原料由玉米秸稈為主向全株玉米青貯轉變,2011年青貯全株玉米5萬多噸;青貯工作由奶牛場的“單打獨斗”變成數千人的行動,近年來,每年至少有2000多人從事秸稈收割、運輸和鍘切工作;奶牛草料供應由單一的“秸稈青貯+精料”向全混合日糧轉變,引進優質苜蓿干草,采用全混合日糧飼喂的奶牛場已有5家。
四是保障了奶牛業健康發展。全市青貯秸稈15萬噸,其中奶牛場達到10萬多噸,平均一頭奶牛年貯備青貯秸稈10噸,解除了奶牛規模化發展的后顧之憂。目前,全市已建奶牛場區14個,在建奶牛場2個,其中500頭規模的5個,1000頭規模的2個,2000頭規模的1個。
二、主要做法
(一)龍頭拉動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