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袁柏鑫 記者:劉朝暉 攝像:張明 景延 樊建恩
一、2012年餐飲產業遇冷 企業境遇各不同
商務部數據顯示, 2012年中秋國慶長假期間,全國消費市場購銷兩旺、繁榮活躍。據商務部監測,9月30日至10月7日,全國重點監測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8006億元,比2011年國慶黃金周期間增長15%左右。上海、天津等地重點餐飲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都在兩位數以上。就在此次黃金周前后,記者專門走訪調查了北京、上海等地的一些餐飲企業,發現餐飲行業并沒有想象中那樣風光。
2012年9月20日晚上7點多,記者來到了北京方莊附近名為南北一家的餐館,吃飯的人并不多。行政總廚白常繼告訴記者訂座率不太理想,平常跟今天的上座率相似,大概達到六七成左右。與往常生意的形勢相比,白常繼用了“雪上加霜”這四個字來形容近來的狀況。
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這家餐館在這里經營已經7、8年,過去幾年生意一直不錯,但從去年底開始,特別是今年以來,餐館的生意與往年相比要清淡很多,加上餐館大門前正在修地鐵站,一些老顧客嫌交通不便,來得少了。生意最差的時候,辛苦一天總的營業額連成本都不夠。
除了生意清淡、利潤下滑嚴重外,缺人手也是今年一個突出問題。這家餐館分上下兩層,一層是大廳,二層主要是包間,總共有30多個服務員。記者看到,一樓大廳總共有20多張桌子,將近一半的座位是空著的,雖然顧客還沒有滿員,但服務員很少有停下來的時候。白常繼表示,一個服務員需要負責七桌客人,就是技術含量不高的洗碗工也缺人手。
白常繼告訴記者,今年他們服務員的工資上漲幅度比以往年份都要大,但想要招到合適的人員不太容易,況且這個行業人員的流動性比較大,因此,今年整個行業出現一個少見的現象--絕大多數餐館常年都貼有招工的字條。
這種蕭條的現象,在白常繼這種“老餐飲人”看來,似乎有點像回到了十年前非典時期的蕭條感覺。
來源:cctv《經濟半小時》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