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市委黨校派駐惠民縣魏集鎮王東沙村的“第一書記”張振河到村任職以來,在黨校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從民生工程入手,修建了道路、襯砌了下水道,對村莊進行了綠化,為老黨員、困難群眾安上了自來水,建起了村委活動場所和村民健身場地。在新建成的村民健身場地上,幾位村民興高采烈地講起了張振河為村里辦的實事,村民王其玲說:“這是張書記幫助建的,附近村里的大人小孩都來玩呢?!?/p>
然而,最讓村民們津津樂道的是,張振河這個機關干部在種了幾十年地的村民前玩起了“花活”,敢在農民面前種示范田。到村后,張振河通過走訪調研,了解到王東沙村常年以糧棉種植為主,種植品種單一,種植方式落后,經濟效益比較差。張振河和村委班子通過研討,決定調整種植結構:發揮王東沙村沙土地多、魏集鎮交通條件好等優勢,搞西瓜和經濟作物套播種植,引導群眾發家致富。張振河在村民大會上談了自己的想法,但大多數村民沒有種植西瓜的經驗,擔心不會管理,種植積極性不高,只有三位農民表示愿意試一試。
面對這種情況,張振河結合自己家鄉原惠民縣聯伍鄉大面積種植西瓜發家致富的經驗,下決心親自種植,為王東沙村種植業結構調整起個好頭。說干就干,張振河在村子北邊承包了一塊因村民外出打工而荒了的一畝地,從家鄉運來了西瓜苗,和三位村民一起種起了西瓜。作為農民的兒子,張振河雖然曾經幫家里人種過西瓜,但自己親自種還是頭一次。他經常早上第一個到地里干活兒,澆水、施肥、壓蔓、噴藥,王東沙村村民經??匆娝谔镩g勞作,也喜歡過來跟他聊聊天。張振河臉曬黑了,人變瘦了,和老百姓的距離近了,西瓜也獲得了大豐收,畝產量達到了3500多公斤。
西瓜成熟的時節,不時有村民在他的瓜田里落腳,張振河總是從田里摘個大大的西瓜分給村民,鄉親們也對種植出優質瓜有了信心。和他一起種西瓜的三位村民也都獲得了成功,僅西瓜一季每畝地純收入就超過了3000元。事實勝于雄辯。豐收的成果激發了許多村民改種西瓜的愿望。大伙紛紛到張振河這兒取經,有的農民提出明年也種西瓜,也有農民擔心:“種多了上哪兒賣啊?”張振河說道:“帶動周邊村一起種植,建西瓜市場!”
張振河說:“作為一名‘第一書記’,只有心系群眾,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與群眾的心融為一體,才能得到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毕乱徊剿€要幫助村民改造老化的電網,為村里建設電管站,解決澆地難的問題,并帶領村民調整產業結構等。他的一言一行都讓大家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村民們稱贊說:“這就是我們盼望的好干部啊。”
來源:濱州傳媒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