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免疫力”“緩解疲勞”“恢復體力”……近年來,種類繁多的功能性飲料以保健為賣點,吸引來眾多消費者青睞。這些功能性飲料果真具有廣告宣傳中的功效嗎?消費者對功能性飲料又了解多少?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連日來走訪了這一市場和行業專家。
功能性飲料走俏市場
近年來,隨著紅牛、佳得樂等一系列特殊用途飲料的出現,消費者在選購飲料時,逐漸發現貨架上飲料的種類越來越多,其中不少都明確標有“緩解疲勞”“增強免疫力”等內容。
“這類功能性飲料的銷量非常好,購買的大多是年輕人。”長春市同志街一家超市的理貨員王女士告訴記者。
在長春一所大學讀書的武健告訴記者,經常在踢完球后買一瓶佳得樂,感覺挺解渴的。張志學是一位白領,“工作壓力大,熬夜是常事,晚上經常來瓶紅牛提提神。”他說。
剛剛過去的中秋、國慶“雙節”,讓不少飲料批發商樂開了花。在長春市二道區的一個大型物流園區,進出的貨車非常繁忙。其中主要經營飲料批發的陳麗說,與往年相比,除了傳統的碳酸飲料、礦泉水銷量持平外,功能性飲料的出貨量增加了兩三成。“每瓶的價格一般在五六塊錢,普通消費者也能負擔得起,再說還有保健功能,很多人看好這一點。”陳麗說。
揭秘功能性飲料的“神奇功能”
功能性飲料有哪些“神奇功能”呢?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事實上,功能性飲料至今還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中國軟飲料分類標準》中并沒有功能性飲料這一分類,與其最為相近的是特殊用途飲料,即通過調整飲料中天然營養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以適應某些特殊人群營養需要的制品。
功能性飲料的“神奇功能”究竟從何而來?記者仔細查看了數種功能性飲料的成分表,發現與普通飲料相比,功能性飲料中一般增加了牛磺酸、賴氨酸、咖啡因、檸檬酸鈉這幾種成分。
“功能性飲料中添加的成分有一定藥物作用。”吉林大學第一醫院營養部營養醫師王繼萍介紹說。比如牛磺酸能促進腦細胞的合成,增強學習記憶能力,有抗氧化作用等;賴氨酸則是人體不可缺少的一種氨基酸;一些運動飲料中含有鈉、鉀,可以補充人體因流汗而流失的鹽分。
王繼萍說,不過功能性飲料在飲用時有很多禁忌,并不是人人適宜飲用。比如抗疲勞飲料中普遍含有咖啡因,高血壓、胃病、肝病患者及孕婦、兒童不宜飲。
來源:新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