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里,幾位村民正拿著刀歡快地挑砍著粗壯、肥大的萵筍;田邊,兩個村民正嫻熟地剔著萵筍的腳葉;路邊,前來收購的商家正抬著大筐的萵筍一一上磅秤……
這是記者10月9日下午,在綿竹市綿遠鎮楓樹村9組看到的村民喜收秋菜、商家到田邊購買的場景。
今年,該鎮采取“四項措施”,有力地促進了秋菜的種植和銷售。一是早計劃、早安排。7月中旬,鎮政府組織召開了晚秋農業生產動員會,分析今年晚秋農業生產的形勢,制發了《綿遠鎮2012年晚秋農業生產實施意見》,明確目標任務,落實責任。二是抓宣傳培訓。由農業技術推廣站牽頭,對鎮村組干部及部分種植大戶進行了大白菜、四季豆、大蔥、胡蘿卜等短期蔬菜種植技術培訓,各村也通過廣播、院壩會等形式廣泛宣傳發動,形成了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三是抓示范帶動。在楓樹村8組、吉兆村13組等6個組分別建立100畝以上的示范區,輻射帶動該鎮秋菜發展。四是幫助農戶聯系銷路,做好蔬菜的銷售,確保秋菜種得出來,賣得出去。
如今,許多村民種植的萵筍、大蔥、四季豆、蓮花白、胡蘿卜等秋季蔬菜郁郁蔥蔥,生長茂盛,已經可以上市銷售了。鮮嫩、優質的蔬菜贏得了商家的青睞,爭相上門購買。據楓樹村8組村民汪兆良介紹,他種植的0.6畝優質白菜,純收入已經超過1000元了。吉兆村3組村民賴友龍也是一臉歡喜,他8月23日栽種了1畝地萵筍,國慶期間,商家以每公斤2.4元的價格到他田里全部收購,純收入達2000元以上。
該鎮分管農業的廖正華介紹,綿遠鎮今年選擇“短、平、快”蔬菜新品種,巧打秋菜種植“時間差”,充分利用大春收割與小春種植之間的農作物栽種空缺時間,見縫插針,栽種秋菜3000余畝,有效地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成為農民增收的一條重要途徑。
來源:川北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