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10月16日,我省印發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用3年左右時間,基本建立起與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預防為主、全程覆蓋、權責明晰、協同高效、保障有力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使我省成為全國食品消費最安全、最放心的地區之一,用5年左右時間,使食品安全形勢實現根本性好轉。
加強監測筑起防御體系
“十二五”末,我省將建立包含食品安全各環節,覆蓋省、市、縣并逐步延伸到社區、鄉村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網絡,基本建立起以風險評估為基礎的防御體系,風險管控水平明顯提高。
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監測將覆蓋全部縣級行政區域,監測點從18個擴大到140個;監測樣本量從1.1萬個/年擴大到19.2萬個/年。食源性疾病監測網絡哨點醫院從20個擴大到200個。在優勢農產品主產區建立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點,蔬菜、果品、茶葉、生鮮乳、蛋、水產品和飼料國家級例行監測和監督抽檢數量達到每萬噸3個樣品,出欄畜禽產品達到每萬頭(只)3個樣品,監測抽檢范圍擴大到所有重點產區。
主要食品質量安全可電子追溯
我省將從食用農產品及食品生產加工源頭開始,有效整合食品安全要素并建立部門相互聯通的信息數據庫,逐步形成覆蓋“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的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并動態監控各環節的食品安全不穩定因素。針對環節長、隱患多的乳制品、肉類、蔬菜等重點品種,運用物聯網等先進適用技術,加快建立主要食品質量安全信息追溯體系。
“十二五”末,乳品電子追溯系統將覆蓋所有嬰幼兒配方乳粉和原料乳粉生產經營單位,檢疫電子出證將覆蓋所有畜禽品種及屠宰企業,肉類、蔬菜電子追溯系統將覆蓋全省城區人口100萬人以上的城市,酒類產品電子追溯系統將覆蓋試點產品生產經營單位,保健食品電子追溯系統將覆蓋所有保健食品生產經營單位。
主要農產品質檢合格率逾96%
來源:大眾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