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發布,9月份北京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3%。這也是北京cpi漲幅經歷6、7、8三個月低位運行后,重新回歸到3%的水平。市場人士分析,中秋國慶節日因素對消費需求的提振是cpi攀高的重要原因,預計年底還可能因氣候變化和春節臨近而溫和反彈。
9月份,本市食品價格上漲4.7%,非食品價格上漲2.5%;消費品價格上漲2%,服務項目價格上漲4.8%。1至9月,北京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漲3.3%。雖然漲幅相對溫和,食品價格依然是影響9月cpi的最重要因素,拉動cpi同比上漲約1.25個百分點。其中,鮮果價格上漲16.7%,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26個百分點;鮮菜價格上漲7.5%,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11個百分點;豬肉價格下降16.4%,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下降約0.32個百分點;蛋價格下降1.3%,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下降約0.01個百分點。
非食品類商品中,9月同比漲幅最高的是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價格,同比上漲4.7%。其中,文娛用耐用消費品及服務價格下降8.1%,旅游價格上漲5.6%,足見“十一”長假因素的拉動。
值得注意的是,年末翹尾因素逐漸消退,新漲價因素成為推高cpi的主要力量。據測算,在9月份3%的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漲幅中,去年價格上漲的翹尾因素約為0.1個百分點,今年新漲價因素約為2.9個百分點。
從環比情況看,9月份,食品價格上漲0.3%,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環比上漲約0.07個百分點。其中,鮮果價格上漲6.8%,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11個百分點;豬肉價格上漲2.1%,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03個百分點;蛋價格上漲4%,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02個百分點。
來源:中國畜牧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