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cpi指數又回落到“1時代”,我國豬肉價格下跌了17.6%。15日,交行金研中心有關專家表態,我國cpi走勢呈明顯“豬周期”。
16日,記者對今年以來豬肉價格走勢進行梳理,看看與cpi的走勢是否真的契合,這種“豬周期”的說法是否能站得住腳跟?
在采訪中,不少經濟專家學者卻對cpi走勢呈明顯“豬周期”說法提出了質疑。
9月長春豬肉價同比跌兩成多
記者從長春市價格監督檢查局監測的數據看到,今年長春市豬肉平均價格呈現高開低走之勢。
年初時,長春市豬肉平均價格在12.9元/斤左右,2月13日漲至年內新高12.4元/斤。4月16日跌到年內新低每斤10元。
隨后價格小幅上漲,但漲幅不大,9月3日漲至11.3元/斤,9月份平均價格約在11.2元/斤。去年9月份,長春市豬肉平均價格在14.22元/斤。今年與去年同期相比價格下跌了21%。
卓創資訊生豬養殖分析師劉麗認為,一方面是受出欄量增加的影響。另一方面市場消費疲軟也是導致價格下跌的原因之一。
cpi與豬肉價是否一致?
與9月份豬肉價格同比下跌行情一致的,還有9月份我國cpi消費指數漲幅。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9月份全國cpi重返“1時代”,同比僅上漲1.9%。數據顯示,9月份,豬肉價格下降最多,同比下跌了17.6%,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下降約0.68個百分點。交行金研中心有關專家認為,豬肉價格再次影響國內cpi指數,認為我國的cpi指數走出了“豬周期”。
記者隨后整理了1~9月份我國cpi指數與我國豬肉價格走勢,發現豬肉價格確實與cpi的走勢曲線相似。從圖表(見右圖)中可以看出,當豬肉價格上漲時,國內cpi指數的漲幅也相對較高;反之漲幅相對較小。
cpi并非由豬肉說了算
自2007年,我國的豬肉價格突然發飆,將cpi推升到一個制高點后,豬的命運也首次與cpi指數緊密聯系到一起,公眾認為“是豬肉拱高了cpi”。隨后,豬肉價格在經歷了2008年上半年漲,下半年跌;2009年相對平穩;2010年開始反彈;2011年快速飆升期,到2012年的低迷,豬肉走勢似乎始終與cpi緊密相關。
來源:新文化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