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盤點今年的黃桃收入,建寧縣綠源果業老總付興安樂得合不攏嘴:200株成年樹,2000株新植樹,收入接近20萬元。
“這得感謝省農科院的專家,要不然哪來得這么好的收成!”算完賬,付興安動情地說。
2001年,付興安租下建寧縣溪口鎮枧頭村的1400畝果園,其中就有幾十畝黃桃樹。當時,建寧黃桃全縣面積不超過300畝,主要用于加工罐頭,經濟效益不高,付興安一度想砍了改種黃花梨,被省農科院果樹專家黃新忠勸阻了。
“錦繡黃桃這個品種成熟期遲,味香,易存儲,還有一定的保健功能,將來一定有市場。”黃新忠這樣開導付興安。
2003年,省農科院果樹所把“黃桃栽培技術研究”這個課題放在綠源果業,開始了4年的探索研究。
付興安租下果園的時候,果園已經荒廢了3年,當時正是建寧果業陷入低谷的時期。修剪枝條,施用有機肥,防治病蟲害,只讓果樹少量掛果,觀察長枝條與短枝條上的果品品質……一系列的舉措逐漸取得成效,付興安信心漸漸恢復。
2007年,付興安又種下2000株錦繡黃桃,今年已經開始掛果。付興安說,綠源果業作為省農科院科技下鄉“雙百”行動示范基地,他這是近水樓臺先得月。
在黃新忠、陳義挺等專家的指導下,付興安大膽嘗試,把一系列新技術運用到實踐中,液態精準施肥就是其中一項。
付興安介紹說,以前施肥,得在樹下開溝、施肥、覆土,不僅容易傷到樹根,樹體對養分的吸收也慢。但現在把有機肥溶解成液態后,注入果樹根部泥土,不僅解決了施固態肥的弱點,還減少了人工成本。
“以每株果樹施肥成本節約1元計算,整個果園一年下來,節約的肥料成本也有十幾萬呢。”付興安算了一筆賬。
與別處果園不同,綠源果業施用的全都是有機肥和農家肥。“有機肥對果品品質的提高更有保障。”黃新忠說,為何綠源果業的果品質量高,施用有機肥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來源:福建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