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仙是東山蔬菜專業合作社的農戶,10年里,她靠種菜,收入翻了10倍。而她和當地其他菜農種的菜在周邊縣市也少有名氣,被稱為亭旁菜。
近日,記者來到位于亭旁鎮的東山蔬菜專業合作社的蔬菜基地,楊小仙正忙著移植芹菜苗。她告訴記者,再過一個月,鋼管大棚的薄膜就可以蓋上去了。有了這個大棚,現在一年四季都可以種菜,不像以前,完全是靠天吃飯。“這都是國家惠農政策幫的忙,幫我們建了個設施先進的好菜園。”楊小仙說。
據介紹,10年前,該蔬菜基地的道路是石子路,一下雨,車子就進不去,商販也不愿意過來收菜,銷售陷入了困境。楊小仙告訴記者,那時,商販不來收菜,賣菜全靠自產自銷,不但價格上不去,而且還整天擔心菜賣不了。
2008年,這一切都得到了改變。楊小仙所在的合作社得到了省里和縣里的扶持,獲得了98萬元低息貸款和97萬元的財政補貼。資金到位了,平坦的水泥路代替了顛簸的石子路,鋼管大棚也造起來了,菜地里還增加了滴灌設施,現在,菜農們只要一擰水龍頭,澆水、施肥自動化,大大節省了人力。
有了這樣一個頗具現代化的蔬菜基地,菜農們的干勁更足了,他們的菜也是名聲在外,被專稱為亭旁菜。“像我們的茄子就因為色澤好而頗有名氣,大家一說起亭旁茄第一印象就是色澤好,由此亭旁菜的價格就上來了。”楊小仙告訴記者,她承包的5畝菜地在這10年里,收入翻了10倍。剛開始做的時候一年收入僅5000元,現在一年有5萬元左右,“希望以后基地的菜農們能統一實行綠色無公害標準化生產,真正打出自己的品牌,大家一起受惠。”
來源:中國臺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