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記者來到渝水區羅坊鎮三石路,沒有看到預想中熱火朝天的花生米挑揀場景,只看到冷冷清清的街道,一家原來收購花生的店鋪正有工人不停地往里搬大袋的黑芝麻,店內工作人員說,花生生意不好做,“老板現在不加工花生米了,收了就運到外地賣掉,賺個路費”。
據了解,羅坊鎮是贛西地區最大花生米集散地,擁有十多家花生米合作社。每年到花生收獲季節,走進三石路就感受到機器轟鳴、人聲鼎沸,收購來的花生先用機器脫殼篩選,再由打臨工的中老年婦女將優質花生米挑選出來,大車小車將收購來的花生和揀選好的花生米運進運出。在鎮政府工作多年的趙亮告訴記者,本地花生8月份成熟,往年這幾個月都是花生米的加工熱銷期,今年的冷清不同以往。
今年以來,我市雨水較多,羅坊北崗、東邊一帶山區的大面積花生種植受氣候影響有所減產。按說供應量下降,價格應該上升,然而事實卻是價格一路走低。花生收購價去年3.7元/斤左右,今年從開始的3.4元/斤降到了現在的2.8-3元/斤。村民胡金蓮說,往年價格都是越來越高,今年行情不好,她賣了一半收成,留了五六百斤在家里,“等等看價錢會不會漲回去”。
農民收入不如預期,收購商的情況又如何呢?據花生收購點的工作人員介紹,他們去年收購了300萬斤花生,今年只收了150萬斤左右,“主要是北方花生上市了,河南那邊都是大規模機械化生產,價格比我們低,市場都被他們占領了”。記者和趙亮輾轉找到一家正打算加工花生的作坊,工作人員說本地加工花生米主要靠人工挑揀,“北方的花生米加工都是機械化操作,成本更低,所以北方花生一成熟,我們的花生米就賣不起價錢了”,他們現在加工的這批花生,是用機器去掉泥土和根須,賣到廣州的榨油廠。記者了解到,羅坊當地沒有一家以花生米為原料的食品加工企業,長久以來都是將優質花生米銷往廣東、浙江、上海等經濟發達省市。如今,成本更低的競爭對手出現了,我們的花生是默默退出市場“等等看”,還是積極尋找出路完善產業鏈?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