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黃色的花,繁星般地開放,躲在葉子底下,悄悄地開,悄悄地謝,悄悄地在地下結果。這落花生,飽滿果實的味道,香噴噴的味道,常常讓人想起干癟的童年和撿拾花生的樂趣。
“只把果實埋在地里,等到成熟,才容人挖出來。”許地山的一篇課文《落花生》,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學生,告訴我們,要像落花生一樣,做有用的人,做個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人。
有用才是硬道理。因為花生的營養價值豐富,早在許多年前,在衢江兩岸,不少農民就在沙泥地里種落花生,或自家食用或賣了換個油鹽錢。而今,在衢江區高家鎮一些農民靠種落花生走上了增收致富路。
高家鎮后方村46歲的葉利平就是一個典型。
十月,秋陽暖暖。農戶田里的落花生已收獲了,只要往后方、林家、陳宅、松旺、楓樹底等村子里隨意走一走,就見一塊塊曬場里,曬著飽滿的落花生。記者走進葉利平寬敞氣派的樓房,看到葉利平正與妻子在大堂里包裝剛剛曬干的黑花生。一個禮盒裝的黑花生有2公斤重,內裝8小袋用塑料袋密封的黑花生。
葉利平相告,黑花生的果粒比普通花生要大個些,營養價值更高,因此賣的價錢也高。今年,高家黑花生的收購價是每公斤20元左右,而經過品牌包裝的黑花生銷售價是每公斤36元。他從9月28日開始加工銷售,已外銷500多公斤“老三果”黑花生。
“土品種的花生可以連作,可是黑花生一般不能連作,如果連作容易發生瘟病的。”從2001年就種黑花生的葉利平談起黑花生頭頭是道。
葉利平是王家橋頭自然村人,曾當過村支書。
2001年,他從江西引進花生的新品種——黑花生進行試種。“一斤種子要68元,我當年購了205斤。”當年4月,葉利平種下15畝黑花生。過了些天,種子出芽,冒出地面卻是稀稀疏疏的。當年的出芽率只有40%。葉利平就雇人將這些花生苗集中移栽到幾塊田里。“種了大約5畝地,到9月中旬收獲時,曬干一稱,畝產是570斤。”葉利平回憶道。第二年,他向農戶提供黑花生種子,每公斤賣60元至80元。2003年,除了供種,葉利平通過土地流轉自家擴種黑花生150畝。由于種植技術過關,2003年他平均一畝地黑花生產量是225公斤,每公斤黑花生賣24元。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