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功,姜堰市蔣垛鎮高曹新村黨總支書記兼村委會主任。2009年,他帶領村民建立了益農種植專業合作社,每年增加村民收入50萬元,讓村民過上了好日子。
村民“貼心人”
走在高曹新村平坦的道路上,兩側成片的綠,分外好看。
這樣的風貌,3年前還很難想象。
2009年,村里沒有一條像樣的水泥路。每到雨雪天,泥濘的小路讓老人和孩子都不敢出門。
高爾功決定要為村民修一條寬闊的水泥路。
為籌集資金,高爾功自己帶頭拿出兩個月的工資。
如今,家家戶戶出門便是水泥路,即便是下雨天,也時常能看到孩子在細雨中奔跑玩耍的歡樂身影,和老人們笑得合不攏嘴的愉快面龐。
提到高爾功,村民們都自豪地說:“哪怕事情再小,只要我們反映了,對高書記來說也是大事,他是我們群眾的‘貼心人’。”
探索致富新模式
修路的事讓高爾功意識到,要改善村民的生活條件,首先就要帶領大家先“富”起來。
“當時正好逢上土地流轉,我就想,如果把這些土地承包起來,進行正規管理,既能使村里剩余勞力得到就業,減輕年老體弱農戶的負擔,也能讓在外打工、農忙趕不回來的村民們安心。”向村民租來田地,組織他們一起發展高效農業,創造收益,一條新路子在高爾功心中漸漸清晰起來。
計劃有了,但村里卻沒人敢做“吃螃蟹的第一人”,高爾功就自己帶頭擔下了這個重任。
不少村民聽說是他帶頭,紛紛表示愿意放心地把土地交給他。
“一共306畝田,其中150畝要先付租金,按800元一畝算。”把家中積蓄都拿了出來,高爾功又向弟弟借了5萬元,一共投入30萬元,種上了玉米和青飼料。
讓村民過上好日子
致富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第一年,由于村民在生產技術方面十分生疏,承包來的土地虧損了6萬多元。
“有的土地用了太多除草劑,蟲害也十分嚴重。”看著玉米長不出來,成片的枯死,高爾功的心里十分難受,但他并沒有就此放棄,第二年,他找來了農業公司的技術人員,請他們到田頭現場指導,注意水質、土壤、低毒用藥,使用有機化肥。
有了經驗,他又帶領村民種起了韭菜、蘿卜、高稈白菜。由于他種的蔬菜新鮮無害,又有統一的管理,很快就有人特地上門求購。“韭菜最遠能銷售到揚州,常常供不應求,每天都有人來拿。”
來源:泰州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