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國慶“雙節”過后,多數農副產品價格回落,但牛肉價格卻逆勢上漲,大部分省區牛肉價格已高于春節期間水平。有專家表示,供需失衡是推高肉價的重要因素。要確保今后牛肉價格平穩乃至回落,還需政府相關部門出臺措施扶持肉牛養殖產業。
牛肉價格普漲
國家統計局50個城市主要食品平均價格變動情況顯示,10月上旬,牛肉價格為54.97元/公斤,價格較9月下旬上漲1.2%,為漲幅最高品種。
據農業部市場監測,截至23日下午2點,全國批發市場牛肉平均價格為42.37元/公斤,比前日上升0.9%。中新網財經頻道在走訪順天府超市甘家口店時發現,不大的牛肉攤位略顯冷清,牛肋條標價55.6元/公斤,牛上腦標價53.6元/公斤。
新華社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監測顯示,自今年4月份開始,全國牛肉價格漲勢明顯。與1月23日相比(農歷大年初一),10月20日,牛腱肉、牛腩肉全國日均價上漲已經超過10%。分地區看,超過九成省區市牛肉價格已經高于春節期間水平,其中吉林、黑龍江、上海、重慶、云南、寧夏的價格上漲尤為明顯,漲幅均已超過20%。
從日前公布的各省區9月cpi數據看,牛肉也成為物價上漲的新推手。其中,海南省9月份牛肉價格同比大漲37.1%,位居食品類漲幅榜首。而浙江省牛肉價格同比漲幅高達31.5%,也比上月擴大6.0個百分點。
供需矛盾是主因
畜牧專家表示,供需不平衡是推高肉價的重要因素。供給方面,牛的飼養周期長、資金投入比較大,風險較高。不少養殖戶不愿輕易擴大養殖規模。需求方面,中國人均年消費牛肉不足10公斤,而發達國家都是幾十公斤。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會不斷增加牛肉的消費量。在供給緊張的同時,市場對牛肉的需求不斷上升,導致了牛肉價格的節節攀升。此外,飼料、人工、運輸等費用不斷漲價,也增加了養殖成本。
來源:中國畜牧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