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喝下一杯好茶,在追問“它是否安全”時,已很少關注“它來自哪里”的問題。近日,中國晚報工作者協會組織全國晚報記者“走轉改”深入泉州安溪,對這個人口108萬茶農就有80萬、茶葉年產量超6.5萬噸的全國知名百強縣進行了零距離探訪。在這里,我們看到了名符其實的無公害生態茶園,看到了完整、系統的鐵觀音茶產業鏈,更看到了“以茶興業”在這里風生水起。
在距離安溪縣政府不遠的茶葉交易市場“中國茶都”里,一名茶農告訴記者:“茶葉安全有保障,我們賣得省心,顧客買得放心。”
事實也是這樣,從“茶園周邊有林,路邊溝邊有樹,梯壁梯岸有草,茶園內溝外埂”生態茶園的打造,到“農資監管與物流追蹤平臺”的建立,從“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聯作小組+農戶”特色經營模式的形成,到高密度的抽檢與嚴懲倒逼茶企把好質量安全關,截至目前,安溪縣鐵觀音產業鏈的打造,已經足夠成熟。
茶葉安全的保障是做出來的。據安溪縣宣傳部長劉錦川介紹:“在銷售環節,茶葉市場推行市場準入和農資實名交易,同時,我們安溪建設有兩個國家級茶葉檢測機構——國家茶葉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級茶葉檢測重點實驗室。”好的品質保障,自然換來了市場的優厚回報。數據顯示,9月1日至10月14日,安溪縣毛茶交易市場茶葉交易量1608.07噸,比去年同期增加1203.96噸。
做強產業鏈,更致力于大力弘揚茶文化。在安溪縣城,占地1600畝、總建筑面積達250萬平方米的“中國茶博匯”,日前正式開業。在這里,有一站式的茶葉交易中心,茶學院、茶研發、期貨交易、金融服務、物流倉儲,應有盡有……從“中國茶都”到“中國茶博匯”的升級,標志著安溪茶產業已步入現代化、標準化、品牌化時代。
在企業層面,安溪鐵觀音集團、八馬茶業、魏蔭名茶、三和茶業等幾大茶企,均致力于面向全國,面向鐵觀音出口國家和地區推廣別具特色的茶文化。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安溪縣涉茶總產值已達92億元。
與此同時,近年來,安溪縣精心打造“山水茶鄉,品質休閑”旅游品牌,僅在今年上半年就接待游客206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6.60億元。在中國晚報工作者協會秘書長梁秀偉看來,“安溪茶葉通過產業發展弘揚傳統文化,通過文化豐富產業內涵的做法,值得其他地區類似行業借鑒和學習。”
來源:鄭州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