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縣是全國產茶第一大縣,每年茶葉產量多達6.5萬噸,由此產生的茶葉末、茶赤片、茶梗等將近2萬噸。如今,這些下腳料可成了寶貝,用來制作工藝品、枕頭、香皂、香油等。
變廢為寶增加收入
在安溪縣西坪鎮西源村,幾個工人正往編織袋里裝茶梗,每袋約裝有100斤。裝好后,把一袋袋的茶梗、茶末搬到車上,準備運到廣東、浙江等地。
據悉,過去,安溪茶葉產業鏈僅限于成品這一塊,茶葉末、老茶葉、茶葉籽……這些下腳料,往往被扔掉或當柴燒掉,還污染環境。
如今,安溪茶農已開始在下腳料上動腦筋。西源村茶商林明全介紹說,他不分旺、淡季,長年收購茶梗茶末,每公斤以2—3元收購,3.6元售出,年交易量可達300多噸,家庭一年多收入近20萬元。他還透露,現在安溪很多人開通網站,從事茶梗茶末交易,從業者近萬人。
“以前,對茶梗茶末的處理感到很茫然,留著占用店面空間,經常用車載著四處轉悠卻無人收購,丟了又可惜,有時就干脆讓揀茶工帶回家做農田肥料。現在好了,很多茶販主動上門收購,發往省外做枕頭、工藝品、飲料等。”茶商王德春說。
在安溪市區一購物商場內,筆者看到一個專賣茶梗枕頭的展位,有藤面外殼、藤面兩用枕等多個款式。從產品標簽來看,枕頭內部填充物茶梗占了70%,一般價位在25元左右,引來市民競相購買。據悉,做一個茶梗枕頭的成本只需15元,利潤占了四成。
清潔加工二次利用
“茶梗在深加工前,要先經過清潔工序,在保障衛生健康的同時,提升成品的附加值,這已成為發展方向。”林明全說。
據報道,浙江省新昌縣儒岙鎮后將村農民潘達軍,從茶磚工藝品中得到啟發,經過清潔等工序,將茶末制作成掛件等工藝品,受到市民熱捧。如今,安溪縣也出現一些從事茶末、茶梗深加工的企業。安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引進機器設備,采用提取及生物技術轉化相結合的方法生產茶葉gapa,以茶園修剪與茶葉加工過程中的廢茶、枝、梗、葉、末等為主要原料,極大降低生產成本,并使產量提高二三十倍。“加工過的下腳料、渣料,還可再次加工成飲料、專用菌肥,真正實現利用發酵工藝完成綠色生產。這一項目技術獲得國家輕工聯合會科技進步二等獎。”公司總經理謝力昌自豪地說。
來源:中國茶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