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茶陵黃牛因純天然草場放養,肉質柔軟,味道鮮美,在上海、湖北、浙江等地具有相當高的知名度,市場需求量大。然而,茶陵黃牛賴以生存的天然草場,因長期缺乏照料、打理而日漸萎縮,黃牛養殖規模徘徊不前,制約了產業化發展。
棗市鎮地處湖南省茶陵縣城南端,位居茶陵6個黃牛養殖帶上。1987年,該鎮村民江頭朱開始養殖黃牛。那時候,他所在的西嶺村有萬畝大草場,他只需買來牛犢放養到山里,“黃牛存欄量最高達到200頭”。1994年,因植樹造林,當地草場面積銳減,再加上村民墾荒,西嶺草場面積從原來的1.5萬畝減少到約4000畝,江頭朱退出黃牛養殖業。
據棗市鎮畜牧站站長楊曉華介紹,該鎮黃牛存欄量已經從原來的3000多頭下降到現在的1100多頭,養殖大戶基本消失。
實際上,茶陵黃牛的整體存欄規模一直偏小。據茶陵縣畜牧局副局長肖宋清介紹,1949年,全縣黃牛存欄量為1.8萬頭,到現在只有4萬頭,發展速度太慢。據統計,茶陵縣存欄黃牛50頭以上的大戶僅16戶,存欄30頭-49頭的大戶為55戶。目前,茶陵縣每年黃牛出欄數在2萬頭左右。這顯然不能滿足市場需求。茶陵縣黃牛協會會長袁守華表示,每年,茶陵的屠宰場還需要從江西、貴州等地調運上萬頭黃牛,宰殺后銷往全國各地。
養殖規模偏小影響到了黃牛的深加工。從事黃牛深加工的茶陵新東港食品有限公司,因黃牛供應不足,在前幾年已經注銷。
草場面積縮減20萬畝
作為茶陵縣黃牛協會會長,袁守華一直想擴大黃牛的養殖規模,然而,他所在的潞水鎮雙關村草場不允許。
茶陵黃牛歷來推行純天然草場放養,大大小小的養殖戶買來牛犢然后放養到草場,任其自由生長,只在冬季補充點兒草料。
袁守華表示,如果他把規模擴大到200頭,村里的草場草料不夠,冬季更成問題。
實際上,因缺乏打理,茶陵棗市東嶺、西嶺成片的上萬畝草場被灌木叢所掩蓋,過去一望無垠的草場早已蕩然無存。加上近幾年退耕還林,牛的放牧范圍日漸萎縮。
茶陵縣畜牧局副局長肖宋清估算,1頭成年黃牛每天要消耗25公斤~35公斤草,而茶陵由于草種品質、草場缺乏養護等問題,一般需要30畝草地才能供養一頭牛。
來源:中國三農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