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者講述:
張文虎寧波市貿易局蔬副處副處長
寧波屬于菜籃子商品的輸入性城市。在寧波,七成以上家禽來自外省,城區七成以上的蔬菜來自外省。總體來說,寧波75%的食品來自全國各地。
4年前,寧波市貿易局牽頭做起了一件大事——描繪“菜籃子商品購銷路線圖”。搞清楚老百姓餐桌上的十大類菜籃子商品的來源。4年來,通過這份“菜籃子商品購銷路線圖”尋根溯源,在外省出現菜籃子商品安全隱患時,能第一時間查詢并掌握寧波菜籃子商品的購銷渠道,將食品安全風險控制在源頭,讓有毒有害的食品遠離老百姓的餐桌。張文虎,就是描繪“菜籃子商品購銷路線圖”的見證人之一。
2008年,由市貿易局牽頭,先后將生豬、菜牛、家禽、禽蛋、羊肉、狗肉、海水產品、淡水產品、蔬菜、豆類原料等十類大宗食品的購銷情況,列入十大菜籃子商品購銷路線圖中。
現在,我們能從購銷路線圖中了解到這些基本內容:產品、數量、產地、供應商、運輸線、質量安全、銷售渠道等。通過計算機網絡,將這些信息實現共享。建立了購銷路線圖之后,使監管部門能密切關注重點產區、重點季節、重點商品的質量安全狀況,有利于構建質量安全網絡追溯體系。
就拿豬肉來說吧!寧波城區的生豬主要來自河南、江西、福建、江蘇及省內其他縣市,以及本市鄞州、慈溪、余姚等地的畜牧場。寧波每年要供應200萬頭生豬,其中70%由外地供應。但我可以這么說,正規菜市場經過檢疫檢驗的豬肉,基本不用擔心瘦肉精問題,因為幾乎每頭豬上都能找到一條追溯碼,都可以追溯它的來源。
前幾天,家里人到鄞州區東裕菜市場,稱了一塊帶皮五花肉,攤主打印了一張白色小票,上面有單價(元):28.00/kg,重量(kg):0.610,總價(元):17.10……”除了前面這些信息外,還有一串數字:“33021200200300001642”。
這串20位數字就是這塊豬肉的“食品安全追溯碼”。隨后,在菜市場內的一臺追溯碼查詢機上,把追溯碼對準激光照了照,很快,這塊豬肉的身份在電腦屏幕上得以清晰呈現:這塊肉賣家叫李亞明,商品名是白條肉,產地是鄞州區。在這家菜市場,所有售出的每一塊豬肉類產品上均可查詢來源。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