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縣將紅棗產業作為推進扶貧攻堅的支柱產業,建設棗業園區,加快產業化建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記者:這里是黃河沿岸紅棗主產區臨縣叢羅峪鎮楊家山村有機紅棗種植基地,大家可以看到漫山遍野的紅棗已經熟透,棗農們正抓緊有利時節進行集中采收。
正在打棗的村民叫郭有澤,今年他家的30多畝紅棗林被納入了全縣有機紅棗種植基地,依靠有機紅棗這個招牌,老郭的紅棗一早就被紅棗經銷商預訂了。
記者:咱們今年一共收了多少斤紅棗?
呂梁市臨縣楊家山村村民郭有澤:收了兩萬多斤吧,賣個四萬多元。
臨縣紅棗的種植面積有85萬畝,種植戶達93400多戶,2011年,全縣紅棗產量超過4.6億斤,產值突破6億元,可以說是家家種紅棗、戶戶掙棗錢,但加工轉化能力卻制約棗農的豐產不增收,因為紅棗一年的加工能力只有7000萬斤,不足產量的六分之一,因而,縣里把重點放在兩件事上,一件是改良紅棗品質,另一件是提升紅棗產業的附加值。目前,總投資達11.5億元的四個項目已經入駐園區并開工建設,全部投產達效后,年可加工轉化紅棗2.8億斤。
山西中鷹大紅棗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郭海平:像我們這個投資6.5億元的紅棗紅酒項目,在投入生產后,每年可以就地消化5萬噸紅棗。
在推進標準化種植和產業化加工的同時,臨縣全面啟動了紅棗地理標志認證,并開始籌建省級、國家級的紅棗檢驗中心。
呂梁市臨縣紅棗產業局局長秦聰明:我們要開通“臨縣紅棗網”和“臨縣紅棗商城”,拓寬宣傳和營銷臨縣紅棗的主渠道。
來源:山西電視臺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