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值大白菜上市季節,然而北方部分省份大白菜卻遭遇“低價滯銷”難題。菜農辛苦卻無望,不少地方出現撂荒現象,任由蔬菜瘋長。專家認為,除了受秋季蔬菜集中上市以及菜農種植增多造成供求失衡等原因外,北方居民冬儲習慣悄變也加劇了大白菜滯銷,這種常態化的轉變為傳統種植形態帶來挑戰。專家還提醒應防止目前大白菜價格太低無人儲藏,春節前后存貨不足導致價格上漲。
租地種菜大戶:每畝地賠上千元
河北省玉田縣是京東最大的大白菜生產基地,被譽為“中國大白菜之鄉”,目前種植面積近10萬畝,當地生產的包尖白菜更是大白菜中的上品,因品質優良、口感甜脆而聞名全國,素有“玉菜”之稱。然而記者日前深入田間地頭、蔬菜配送站采訪時了解到,當地菜農普遍遇到滯銷難題,不少轉包土地的種菜大戶每畝地要賠上千元。
在玉田縣唐莊村蔬菜配送站,十幾個菜農聚在這里抽閑煙,他們紛紛說,過去每到這個時節來這里拉菜的車水馬龍,如今卻冷冷清清,好幾天沒賣出一棵菜了。現在雇人收割大白菜主要是為了騰地,不然長過了頭,大白菜“裂開花”就更沒人要了。
菜農夏廣新說,他們家種著20畝大白菜,有18畝是以每畝750元的價格承包的,每畝地種子化肥等各種材料投入四五百元。大白菜價格由前兩年每斤六七角錢突然降到今年每斤六分錢,如今一畝地產量9000斤,毛收入540元,可是有400多元得支付收菜的人工費,整體算下來每畝地賠上千元。因為前些年縣里鼓勵種植大白菜,土地流轉快,像他這樣主要靠承包地的種菜大戶為數不少。
“如今雇主是在給雇工打工。”辛玉蔬菜合作社主任蔡連柱苦笑著說,菜農一個勁賠錢,收菜的小工起碼每天掙100元辛苦錢,這是很多年沒有見過的怪現象了。蔬菜在北方不好賣,不少都爛在地里了。他最近準備嘗試著拉一批到廣東省,可是除去運費和人工、包裝費,也是賠本賺吆喝。
據新華社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監測數據顯示,9月上旬以來全國大白菜價格下降明顯。與今年9月7日相比,10月24日,全國大白菜價格下降37.5%。分地區看,監測省區市的大白菜價格均下降,其中河北、天津、遼寧、河南、山東的降幅居前,在60.0%—75.0%之間。
居民:冬儲“當家菜”地位被撼動
來源:新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