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來,一系列以“海洋經濟”為關鍵詞的事件,展示出中國在“藍色經濟”領域持續發力、探求“綠色增長”的努力。2日至8日正在鷺島舉行的2012廈門國際海洋周為中國海洋經濟的崛起做了最新注腳。
本次海洋周舉辦的“國際海洋論壇”期間,近50個國家和地區、以及10多個國際組織的代表匯聚一堂,共同探討這個蔚藍色星球帶給人類的發展新機遇。其中,“如何以科技引領海洋經濟健康發展”成為與會人士關注的焦點。
“當前,許多利益相關者都關心海洋環境惡化、生物資源過度開發、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等問題。”國際海洋學院主席阿維尼·貝楠博士在論壇上指出,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把“藍色經濟”與海洋和海岸帶的可持續發展聯系起來。
《中國海洋發展報告(2012)》顯示,中國海洋生產總值從2001年的不到1萬億元增長到2011年的4.57萬億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
“沿海發達地區海洋經濟發展的迅猛勢頭,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國經濟的轉型。”東亞海域環境管理區域項目組織執行主任史蒂芬·羅斯在國際海洋論壇上指出。
他認為,在陸地資源逐漸匱乏的形勢下,必須把發展的眼光轉向海洋,謀求新興產業,這對于一個國家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大有益處。
隨著近年來中國調整經濟結構、推動發展方式轉變的步伐加快,不少企業已經敏銳捕捉到“藍色經濟”的發展信號。
在距離廈門島不遠的福建漳州詔安縣,早在2009年就已興建總面積18平方公里的“金都海洋生物產業園”,其中已投產的潤科生物工程公司,是全球第二家專業從事海洋微藻及微生物“高山被孢霉”的生物技術研發企業。
據產業園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該園區已入駐海洋生物產業項目6個,總投資10.5億元;預計今年全年產值可達9億元。
2011年,國務院先后批準了山東、浙江和廣東三省海洋經濟發展試點規劃。而就在海洋周舉行的數天之前,《福建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發展規劃》也獲得國務院批準。
來源:新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