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蘋果,足以代表一座城市,也能吊足全國人的胃口。
在中國果蔬界,山東煙臺蘋果是一個在任何時候都無法回避的話題,也是標志性符號。今年6月,一場“藥袋”風波突襲煙臺蘋果,讓其產地煙臺陷入恐慌,面臨信譽危機。即使隨后澄清是“誤傷”,但負面效應很快在當地顯現,蘋果銷路不樂觀。面對困境,推動實現煙臺蘋果交易資本化運營或是一條新路。
叫苦的經銷商
目前煙臺市蘋果種植面積已發展17.3萬多公頃(260多萬畝),總產量達到400多萬噸,產地以煙臺轄區內的棲霞、招遠、海陽、牟平、福山等市(區)為主,其中又以棲霞蘋果最為出名。
棲霞市天譽果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譽果品)董事長、煙臺市蘋果協會副會長王洪華認為,“藥袋”風波對煙臺蘋果銷售市場產生影響是必然的。但他進一步解釋,與現在新蘋果上市的價格無直接關系。
“現在一聽到‘蘋果’兩字心里就發抖,虧損了200多萬元,怕了。”王洪華沒有掩飾他當前的心境。每年的6月份,是銷售商出貨最多的一個月,在棲霞每天可走8000余噸,上一年囤積的蘋果,能在這個月份里基本銷售一空。然而“藥袋”風波一出,僅在隨后的20多天里,棲霞積壓了16萬多噸蘋果,直到現在才陸續釋放到市場。他介紹,現在的情況是成本達2.05元/公斤,可1.65元/公斤都賣不出去。
在他的一份調研中統計,煙臺市經銷商虧損1000萬以上的13家,虧損800萬以上的30家,虧損500萬以上的100多家,而虧損300多萬的商戶已經是數額較少、“相對幸運”的了。在他看來,今年新蘋果收購價格會走低。2011年直徑80毫米的一二級紅富士蘋果價格1.6元/公斤,而今年價格在1.25元/公斤左右,“即使如此,也不會有太多的客戶”。
據了解,全國果農逐漸形成了自存“習慣”,而且庫存比例占當年入庫量比例逐年提高。經銷商與果農之間形成了“拉鋸戰”,價高,經銷商不敢買;價低,果農不想賣。
“蘋果無序地一下涌向市場時,出現價格低迷、經銷商倒閉,最終受傷害的是果農”,棲霞博士達示范園的孫永衛擔心,但他并不認為其中有游資炒作,畢竟煙臺蘋果盤子大,不好操作,更不好掌控。
“風波”的警示
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