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權的加速流失正日益成為我國糧食安全不能承受之重。在國內大豆種植面積連續5年出現大幅回落,以及大豆產量創歷年新低的情況下,大豆的進口卻呈量價齊升態勢。這背后折射的是國內大豆對外依存度持續走高,應當引起相關部門的足夠重視并及時出手加以改善。
來自青島海關的最新統計數字顯示,今年前10個月,山東口岸進口大豆1135萬噸,同比增加5.9%;價值66.2億美元,增長7.9%;進口均價為每噸583.3美元,上漲1.8%。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大豆一方面是產量持續下降,另一方面是城鎮化水平提高帶來的對豆類產品的旺盛需求。農業部數據顯示,2012-2013年度我國大豆期末庫存為395.4萬噸,期末庫存消費比為5.42%,處于歷史最低水平,這表明我國大豆供需非常緊張。同時,由于國外大豆特別是美國、巴西大豆具有成本優勢,導致我國大豆對外依存度進一步提升。統計顯示,去年,我國大豆進口量為5263萬噸,對外依存度已達到82%;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計,今年大豆進口量將達到5750萬噸左右,對外依存度將達到86%。
在今年美豆期價受持續干旱影響大漲導致進口成本激增情況下,國內油企再次面臨嚴重虧損的狀況。雖然國家通過拍賣臨儲大豆等措施抑制國內價格,但效果有限。由于國內大豆增面積增產的可能性很小,因此解決產業鏈困境的難度較大,只能通過進口來滿足國內需求。在對外依存度進一步提升的同時,也失去了價格話語權。
事實證明,國內大豆產業鏈條已經到了非常危急的時候,必須當機立斷、多管齊下加以挽救。首先,應當合理利用技術性和綠色貿易壁壘等手段調整大豆進口節奏,緩解因對外依存度過高帶來的糧食安全風險。其次,應當鼓勵企業通過兼并重組等方式整合資源,集中培育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豆油脂加工企業,爭取大豆定價話語權。此外,還應繼續加大對國產大豆加工企業的補貼力度,提高其對國產大豆的采購積極性。(中國糧油網)
來源:中國糧油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