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以來,美豆期價持續下跌,以16日低點計算,本月跌幅超過12%,而相同的時間內,國內大豆1305合約跌幅僅為5%。相應地,豆油和豆粕主力合約的跌幅均達到9%,大豆期價呈現出明顯的抗跌性,維持在小區間內振蕩,后期在收儲支撐和進口拖累等因素的影響下,大豆期價難以打破振蕩格局。
收儲政策支撐價格
市場期盼已久的國儲收購政策15日已經出臺,國家相關部門發布文件決定繼續在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區實行大豆臨時收儲政策。除了相關的收購指標以外,政策強調對農民交售的大豆做到應收盡收,不限收、不拒收,切實做到敞開收購,并且收購價格較去年相比也有著極大的優勢,從2.0元/斤提高到2.3元/斤,收購期限為2012年11月16日至2013年4月30日。
單從價格和數量上看,本次托市政策對大豆價格無疑起到了極大的支撐作用,但期貨市場反應相對平靜,按照收儲4600元/噸的價格計算,前期4750元/噸左右的大豆期價已然處于一個相對合理的水平。若后期美豆價格延續下行,在油粕相對弱勢的情況下,收儲政策的支撐效應將更為明顯。
惜售心理制約入市
收儲政策除了價格上直接體現了支撐效應之外,截至2013年4月底的收購期限也使得農民當前毫無銷售壓力,新豆流入市場的速度將放緩,這對價格同樣起到了支撐作用。另外,本年度黑龍江大豆的減產也是農民產生惜售心理的主要原因。當前黑龍江大中小油廠的開機情況處于季節性恢復狀態,但所加工的原料大多為前期參加國儲拍賣所得,新豆收購狀況仍不樂觀,豆農惜售心態較為普遍,前期國儲2010年大豆拍賣成交清淡也反映出市場嚴重的觀望心理。因此,不排除再度出現國產新豆大量上市季節“有價無市”的反常狀態,即便是現貨成交清淡,但價格仍保持堅挺態勢。
國儲停止大豆拍賣
上周開始,國儲停止大豆拍賣,拍賣停止之后,流入現貨市場的大豆數量不再增加,加上國儲收購價格、數量和期限的多重保障,農民惜售心理更加濃厚,新豆入市數量將有限。這無論是對現貨價格還是期貨價格均將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
低價進口拖累期價
來源:中國糧油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