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農業部經管司副司長黃延信在一次大會上表示:糧食不如礦泉水值錢,這不公平,也不合理。他建議國家應逐年提高糧食的最低收購價格。
我贊成黃先生的觀點及判斷。近年來我國在農資價格、土地價格、外工打工價格等都飆升的情況下,唯有糧食價格上調幅度緩慢,導致最重要的農產品糧食,成為最不值錢的東西。糧食不如礦泉水值錢會帶來什么后果?
其一是農民不愿意種糧。如果除去勞動力的費用,現在種麥基本上沒什么利潤。華北的農民一般一年種兩季,麥子賺不到錢,玉米賺個一兩千元。而農民人均耕地又很有限。麥子是我國國民的主糧,長此以往,對糧食安全會影響很大。
其二是糧食大浪費。由于糧食太便宜了,目前我國各地糧食浪費現象嚴重。近期橙子要賣到13元一斤,但目前的米面一元多一斤,相差數十倍。經濟作物與種糧的收入差距愈拉愈大。
其三是農民收入難以提高。目前農民收入的一半來自于種地,如果種糧獲得的收入太低,就會影響到我國農民收入的整體提高,導致我國城鄉、工農收入愈拉愈大。
其四是農民結構調整搞非糧農產品生產,會影響到國家糧食安全。如果種糧與種植經濟作物收入差距太大,那就會有許多農民棄糧而改種經濟作物,這也是近年來我國屢屢曝出蔬菜價格暴漲暴跌的主要原因。
為什么糧食最重要卻最不值錢?原因很簡單,是國家統一定價惹的禍。糧食價格波動對消費者不利,為了確保cpi,保證消費者的利益,我國建立了龐大的糧食收儲制度。一方面通過國家統一糧食定價,這個價格一般增長速度與農資、農民工資、經濟作物的增長速度要低出不少,另外通過收儲與拋儲來調節市場的糧食價格變動。這樣一個價格調節機制,基本上糧食漲價的空間很少。
來源:經濟參考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