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春節臨近,正值油脂企業生產旺季,哈市油脂加工企業卻大多停產。受“國際上大豆今年將大面積減產,大豆及豆油價格將大漲”等虛假信息誤導,省內部分油脂企業9月在國家糧食交易中心追高競拍的臨儲大豆,如今到了交貨日期,履約交易生產,每噸虧損超500元,違約則面臨每噸200多元的罰款。保守估計,省內油廠競拍的這批臨儲大豆虧損在5億元左右。業內人士說,很多承擔不起違約責任的企業,面臨被收購或者倒閉境地。
省內油企追高競拍大豆
11月底,我省油脂加工企業在國家糧食交易中心9月競拍到的大豆到了最后的交割日期,可現在油脂企業不敢出貨。“實在是賠不起啊!”我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油脂企業負責人說,現在企業需要出貨的是9月底拍的高價臨儲大豆,每噸在4500元至4700元,豆油價格從2012年9月每噸9800元下跌到近期的8700元,下跌1100元。正常情況下,壓榨一噸黃豆出粕率在78%、出油率在16.5%,加工費180元/噸,按照9月大豆價格和現在豆油價格,加工一噸賠500元以上。
這位負責人說,今年七八月份,國際市場種植面積縮減,美洲干旱令大豆減產的傳聞鋪天蓋地,美國農業部連續調低市場供應數據,與之配合的是國際市場大豆價格的大幅度上漲。“當時都搶著拍”,雖然價格高,但外盤上漲就能掙錢,這樣大豆價格推高至每噸4600以上,運到哈爾濱就達到4900元。不拍,企業沒有原料只能停工。
哈爾濱工大糧油總經理劉寶林說,他當時購買了幾千噸大豆,但對于日加工能力在600噸的企業來說根本不夠,他又向總部申請了1000萬元資金準備采購,因為資金到位的時間差,當他拿到錢時,期貨市場已有掉價跡象,猶豫再三沒有下手。劉寶林的擔心得到驗證,之后期貨價格一跌,豆油價格也開始下降。
劉寶林講,如果企業拍了3萬噸大豆,加工1噸賠500元,3萬噸就得賠1500萬元。而沒拍到大豆的企業也不敢到農民手里收豆,因為新豆價格每噸4400元左右,而豆粕和豆油價格卻在下跌。
大豆“信息主導權”旁落
來源:中國糧油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