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龍蝦"獲歐盟地理標志保護,這意味著"鹽城龍蝦"進入歐盟市場有了優勢。”繼“盱眙龍蝦”上市后,這一消息再次觸動業內人士的心。記者昨采訪業內人士了解到,揚州雖然有具一定知名度的“邵伯龍蝦”,但缺乏深加工的龍蝦產品。因此,揚州龍蝦要“爬出去”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為何難“爬出去”?
研究深入,但重養殖輕加工
提起龍蝦,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盱眙龍蝦”、“邵伯龍蝦”,但“鹽城龍蝦”卻獲得了歐盟地理標志保護。在業內人士看來,“鹽城龍蝦”之所以獲得歐盟地理標志保護,主要得益于當地對龍蝦的深加工。而這背后,牽涉范圍比較廣泛,有加工企業的實際支撐,有各級科研機構的科技支撐,有打入歐盟市場的市場支撐。
實際上,在揚州,研究人員對龍蝦的研究不可謂不深入。業內人士告訴記者,2000年以來,有關龍蝦的研究,特別是龍蝦養殖的研究一
直在深入。《無公害克氏螯蝦養殖技術規范》、《克氏原螯蝦生態法工廠化繁育生產技術規程》、《“雙鏈型”林—牧草—鵝—龍蝦生態農業模式的高效配套技術》、《克氏原螯蝦蝦苗對不同生存環境的適應性研究》、《克氏原螯蝦自相殘食特性及人工繁育中的關鍵技術研究》、《不同餌料配比對克氏螯蝦生長及抱卵率的影響研究》等一系列研究論文的發表便是佐證。從龍蝦苗的繁育,到龍蝦養殖的市場化推廣,所有的技術難題都得到了攻克。
目前,揚州龍蝦養殖面積在10萬畝左右,大多數是混養,畝產量從幾十斤到兩三百斤不等。“從量上而言,揚州地產龍蝦滿足不了揚州本地的需求,三分之二的龍蝦需要從湖北、江西等地調運。”
與龍蝦養殖相比,以龍蝦為原料的深加工產品卻鮮見。“這與我們的消費傳統有關,揚州人多食鮮龍蝦,而很少有人青睞龍蝦加工產品。”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