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即將收市的大閘蟹上演了一回落幕前的小高潮,由于存量減少且閘蟹愛好者的最后熱捧,導致了即使進入冬季,大閘蟹的價格仍得到回漲。但隨著寒氣愈重,今年蟹市也將馬上收尾,2012年除了陽澄湖大閘蟹之外,湖州太湖蟹的表現突出,成為今年的市場新秀。
提到大閘蟹,大部分消費者首先想到陽澄湖。陽澄湖擁有良好的大閘蟹生長環境,以品質突出、口味鮮美馳名國內。近幾年,隨著消費需求日益旺盛,電子商務、物流條件的逐步提升,陽澄湖大閘蟹需求量迅速增長。而受養殖條件所限,正宗的湖養大閘蟹卻相當稀少,遠遠滿足不了市面需求。“陽澄湖大閘蟹每年產量 2000噸左右,上海市場每年需要5萬噸大閘蟹。上海市場上70%的塘蟹都是以‘陽澄湖大閘蟹’的名義賣出去的。”一位大閘蟹行業資深人士介紹。此外,供需不平衡還造成“洗澡蟹”到處泛濫。所謂“洗澡蟹”是在閘蟹上市之前,將外地的大閘蟹運到陽澄湖過一下水,然后高價售出,普通消費者無法吃出區別,不明不白當了冤大頭。
也有不少消費者早已察覺陽澄湖真蟹難求的現象,對此也無可奈何,但市面缺乏旗鼓相當的同類品牌,若論節日送禮,還是陽澄湖名聲“響”,顯得有面子,這種獨特的送禮心態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大閘蟹市場的不公平競爭,加重陽澄湖假蟹泛濫現象。陽澄湖大閘蟹一家獨大不利于市場的健康發展,但種種的混亂也孕育了新品牌的生機。
2012年,一部講述中國美食的紀錄片《舌尖上的美食》紅遍全國,其中關于大閘蟹的段落,并沒有選擇盛名遠揚的陽澄湖大閘蟹,而是選擇了湖州太湖蟹,令人眼前一亮。太湖大閘蟹養殖歷史遠早于陽澄湖,在口味上二者各有特色,陽澄湖大閘蟹肉質細嫩,太湖蟹個大肉緊、油足黃多,人們比喻陽澄湖蟹為“閨閣傳秀”,而太湖蟹則是“剽悍健兒”。近幾年,陽澄湖大閘蟹由于過量養殖及洗澡蟹泛濫,品質無法保證,而湖州卻在生態養殖方面取得不俗成績,口感上更加鮮美、肉質細嫩清甜,逐步形成了口碑效應,吸引了節目組的注意力。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