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山東蘋果不出口了,導致國內蘋果庫存過大,老百姓賺不到錢,自然也不愿出手。”山西臨猗縣閆家莊工貿區西陳翟村果農李建元種有12畝紅富士蘋果,多年來他一直享受著種果樹帶來的豐厚回報,但今年面對家里數萬公斤賣不出去的蘋果,老李卻犯起了難。
“往年這個時候,南方的果商早就來到村里洽談購果事宜,有的果商害怕訂不上好果子,提前就把訂金交了,但今年,卻很少有賣家上門,各家的蘋果都已經貯藏起來了,有的干脆就堆放在閑置的房間里。”李建元說。
記者從山西省農業廳了解到,山西省蘋果主產區運城市蘋果今年總產量達32億公斤,但受市場需求影響,蘋果價格僅為去年同期的一半,當地果農面臨豐產不增收的困境。隨著冬日氣溫下降、雨雪天氣增多,果農們只好將蘋果入庫儲存待售。
不僅是山西,近期山東、河北、陜西等多地也曝出蘋果滯銷難題,“現在村里還有上百萬斤蘋果,有的家里今年根本就沒開張!”提起村里滯銷的紅富士蘋果,河北承德縣全寶河村村支書張樹芹就著急上火。
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日前發布消息稱,預計今年全國蘋果較2011年增產200萬噸,增幅約5%,達到3800萬噸左右。由于出口訂單減少,目前銷售壓力普遍較大。
“當前蘋果銷售不如往年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山西運城市果業局副局長暢文選分析說,一是國內外大市場相對疲軟;二是近三年貯果客商絕大多數賠錢,客商大多在觀望中;三是由于當前價格與前期早熟、中熟果價相比偏低0.4-0.6元/公斤,果農期望值太高,導致果農惜售心理嚴重;四是南方水果對市場的沖擊。
中國社科院農產品(4.32-0.04-0.92%)研究所副所長李國祥表示,從短期看,還得由政府等機構來搭臺,做一些促銷,然而要破解農產品滯銷困局,最核心的方法就是發展合同生產、訂單農業。
業內人士提出,農產品頻繁滯銷期待農業模式的轉變,用市場規律來配置農業生產的相關要素,促進農業由傳統單一模式,向現代集約化與規模化農業轉變,實現生產與市場的一體化,通過市場需要來控制農業生產的布局與結構,實現農民的“職業化”。
商務部部長助理房愛卿近日表示,下一步做好儲備商品工作要以確保重要商品市場穩定、改善民生、服務三農為目標,以信息技術為手段,以形成制度完備、管理嚴格、運行高效儲備調控體系為重點,充分發揮“蓄水池”和“穩定器”作用,建立健全穩定市場解決“賣難”“買貴”的長效機制。(王飛航)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