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追溯碼相當于肉類蔬菜的“身份證”,一旦發生食品安全問題,可以追根溯源,第一時間找到禍根。前不久中國之聲曾經報道,南京肉類蔬菜追溯體系實施三個月了,但在不少菜場,追溯和查詢系統還只是擺設。
針對這一問題,昨天下午,南京市商務局作出回應,負責人解釋,一期工程還正在實施、安裝、調試和人員培訓階段,預計要到明年上半年才會全方位開通。
此前,記者走訪南京不少菜場發現,雖然從今年八月底開始,南京已經在全市60家農貿市場試點了“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但眼下在不少試點的攤位前,市民買了豬肉后拿到的打印小票上,只有菜場編碼、攤位編號、豬肉的單價和重量,最為重要的溯源碼卻沒有顯示。
記者得知,早在2010年10月,南京被確定為全國首批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試點城市后,在一些大型超市、菜場就可以買到這種有“身份證”、也就是有追溯碼的豬肉,只要輸入交易小票上的“一串數字”,就可以查詢到肉菜的“來龍去脈”。一旦發生食品安全問題,可快速定位,在第一時間找到禍根。南京計劃在2014年前建成“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責任可追究”的肉菜流通追溯體系。
可是,追溯碼為什么不見了?攤主紛紛表示不知情:
攤主:這我不知道,這應該是在辦公室那邊顯示吧,你到那邊問一下,我們這個是總卡。
攤主:你要去問辦公室的領導,這個稱是他們發的,就這樣的。
攤主:有攤位號,沒有溯源碼,可能這機器打印不出來,我不知道。
新聞發布會上,南京市商務局副局長徐震中解釋,這是因為一期工程還正在實施、安裝、調試,和人員培訓階段,農貿市場正在逐步適應過程中,批發市場、農貿市場以及消費者之間的環節還沒有完全打通:
徐震中:這三者必須全部打通以后,然后我們再對社會公開通報,我們的肉菜追溯體系建成,計劃一期工程的開通時間估計在明年的上半年。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