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糧食生產實現“九連增”。在三大糧食品種中,2012年全國玉米產量為20812萬噸,增產1534萬噸,玉米產量超過稻谷產量383萬噸,成為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
但在專家們看來,從飼料糧到廣泛用于日常生活,看似可堪大任的玉米仍面臨不少問題。
我國第一大農作物
“我國糧食‘九連增’,玉米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
國家玉米改良中心主任、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建生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改革開放以來,在我國水稻、小麥和玉米三大禾谷類作物中,玉米是唯一的年種植面積和總產保持連續增長的作物。2007年我國玉米種植面積超過水稻,2010年玉米總產第一次超過水稻,成為我國第一大農作物。
正如農業部部長韓長賦所言:促進糧食生產,政策是關鍵。
在農民眼里,好政策就像“定心丸”。一位種玉米的農民把之前撂荒的地又種了起來,現在已經發展到40畝玉米地。“玉米一斤漲到1塊多錢,良種補貼、農機補貼不斷增加,政策好了,有干頭了。”
農業部玉米專家指導組副組長趙明分析,10年來,我國玉米雜交種經歷了兩次更新換代,玉米“一增四改”等高產栽培技術獲得了大力推廣。2012年,玉米高產創建萬畝示范片達到3500多片,示范帶動了大面積平衡增產。近幾年國家構建了水稻、小麥、玉米等主要糧食作物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探索了大面積集成推廣實用技術的新途徑,科技推動對增產的貢獻率超過65%。
“科學技術是增產的‘法寶’”已經為廣大農民所認同。來自山東泰安的農民介紹說,去年采用配方施肥技術,夏糧每畝增收100多斤;秋糧實施玉米晚收技術,再增收100多斤,這樣,一年2畝田就能增產400斤左右。
仍可能是缺口最大的作物
盡管玉米連年增產,但李建生認為,在未來若干年里,玉米可能是中國需求缺口最大的糧食作物。
李建生表示,就長遠而言,我國糧食安全的壓力,更多的是來源于飼料糧。
來源:中國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