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晚間,美國農業部(usda)將發布農產品月度供需報告。當天,國內商品期貨多數下跌,但豆類期貨品種相對抗跌,其中大連商品交易所豆粕期貨逆市上漲,豆粕主力1305合約收于每噸3413元,上漲47元,漲幅為1.4%,強勢收出五連陽。
今年豆類期貨跟隨美國農業部報告坐了回“過山車”。美國農業部報告顯示,大豆產量從5月份最高預估單產43.9蒲/英畝的水平,到9月份最低預估的35.3蒲/英畝,再到11月估計的39.3蒲/英畝,如此大幅波動讓豆類期貨也跟隨起起伏伏。
12月供需報告報告即將出爐,光大期貨預測,報告對美國玉米大豆供需數據調整有限。對于南北大豆產量,預期usda本月將調降阿根廷大豆產量50萬噸,同時上調巴西大豆產量。
上海中期期貨分析師關向鋒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usda還會繼續上調全球大豆產量,尤其是南美地區產量,上調會對豆類期貨盤面形成壓力;但是美國期末庫存預計會下調,這對盤面會形成支撐,總體來說,多空因素是交織的。另外,美盤對中國盤面的影響力度在逐漸減弱。”
國內豆類期貨的成本支撐主要來自于收儲政策。國投中谷期貨的研究報告指出,國內大豆收儲價將為每噸4600元,該價格較去年政府給出的價格高15%。新一輪收儲將持續至4月底,大豆的收儲價格對期貨價格提供了較為有效的支撐。
此外,業內人士也指出,美國農業部11月供需報告唱多中國需求,調高了中國大豆進口量200萬噸,至6300萬噸,不排除12月報告繼續上調。對國內市場來說,雖然進口在增長,但下游需求并不看好。
良茂期貨分析師劉榮峰指出:“國內豆粕未執行合同增多,生豬存欄量在高位,在春節前剛性需求存在,飼料廠商自11月已經開始補庫存,但需求回暖趕不上供應的增加,預計12月到港大豆將增多,需求只能勉強保持供需平穩,不會大幅拉漲豆粕價格。”關向鋒認為,“國內需求會受元旦、春節效應帶動,但是由于國內油脂廠商庫存壓力較大,先要經歷去庫存,因此,豆油、大豆期貨盤面大幅度上揚的概率不大。”
關向鋒判斷,目前豆類期貨品種仍處于供需寬松平衡的狀態,在沒有利多產生的背景下,低位弱勢震蕩是市場的主要表現形式。劉榮峰表示,從技術上看,每噸3500元一線是豆粕價格的重要平臺,考慮到目前巴西天氣良好,總體產量增加是大趨勢,南美大豆集中上市后對價格造成壓力,作為國內豆類期貨中最強勢品種,豆粕期貨將在每噸3500元附近整理后轉跌。(張競怡)
來源:國際金融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