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副主任鄧光聯等專家11日在廣州舉行的“現代種業發展新機遇及商業化育種研討會”上表示,對于種子企業科技創新方面存在的問題,政府、科研院所、企業、社會團體應形成合力,在種業中提高科研單位和企業合作的層次和緊密度,培育“育種繁種推廣一體化”的企業。
鄧光聯說,我國種子企業呈現“多、少、散、弱”的特點,現階段種業發展水平與現代農業發展要求仍不相適應,“具體表現在育種創新能力不強,選育的高產穩產、有重大突破的品種少。商業化育種人才、種質資源、技術資本大多在科研單位,種子企業尚未擔當起科技創新主體,育種、繁殖、推廣脫節”。
中國種子協會副會長李立秋等人認為,對于種子企業科技創新的問題,政府、科研院所、企業、社會團體應形成合力,在種業中提高科研單位和企業合作的層次和緊密度。他們建議,建立科企種質資源信息交易平臺,通過科企合作方式逐漸過渡,培育“育種繁種推廣一體化”的企業。
鄧光聯等專家和種子企業負責人認為,一方面要加大投資項目向“育種繁種推廣一體化”的種子企業傾斜,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另一方面加大力度打擊制售假種子的行為,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此外,種子協會要抓好行業自律,加快構建誠信體系開展信用評價工作,及時發布權威信息,為種子企業提供科技、智力支撐和服務。(吳濤,張遠)
來源:新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