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隆盛鎮梨子村,一場為解決柿子銷路的院壩會在一村民院壩舉行,當日該村就賣出柿子2噸多,而后不到10天時間,50噸柿子全部銷售完畢。在這場院壩會的背后,有很多故事,村干部帶頭找銷路、多家媒體前來幫忙等上演了一場種植滯銷的“拯救記”。
“今年不僅把柿子給賣出去了,重要的是把以后柿子的銷售問題給解決了。”12月11日,記者來到梨子村,談到一個月前的那場院壩會,李生明記憶猶新。而在村委會,10幾戶村民正在討論如何建設梨子村柿子加工廠的事情。
梨子村,位于隆盛鎮東北部,在2001年村規模建制調整時,由原來的龍鳳村、桂花村、梨子村合并而成。2008年,51歲的李生明開始任梨子村村委會主任。今年,梨子村柿子迎來大豐收,產量達到50噸,田間地頭的樹上都掛滿了柿子,但是柿子沒有銷路,卻愁壞了當地村民。
帶著柿子找“婆家” 盲目闖市場碰壁多
一個個柿子由于賣不出去,只能掉下來爛在地上,作為村主任的李生明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更糟糕的是很多村民由于柿子賣不出去,動了砍樹的念頭。“樹好不容易長這么大,開始掛果增收了,怎么能說砍就砍呢。”遇到想砍樹的村民,李生明就一個一個做思想工作,并承諾會盡快找到解決銷路的辦法。于是,從9月份柿子逐漸成熟開始,在村支委的支持下,李生明開始到重慶主城、綦江城區求助商家,希望能解決柿子銷路的問題。而另一邊,隆盛鎮黨委政府也在積極聯系相關部門和商家。
“到外面找商家的日子,比打工還辛苦,天天早出晚歸,常常一天只吃一頓飯。”一旁的村民朱剛說道。朱剛家里種有50多株柿子樹,因為迫切希望把柿子賣出去,村里去找商家的時候,他也跟著去過幾次。“那段時間,冷板凳坐得不少,推脫冷語受了很多。”李生明打趣地說道。據他介紹,9月到10月兩個月時間,不分時間地點,無論路程遠近,只要有一線希望,他就會帶著村民代表去洽談。每到一處,大家都會提上幾包從村里采摘的柿子拿給對方品嘗,但大多需求量小而無終。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