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今年1月份至11月份的谷物進口已達到1340萬噸,較去年同期的450萬噸增長了兩倍。外媒稱,這種大肆進口已經讓北京成為世界第二大大米和大麥的進口國,而且位居玉米的前10大進口國和小麥的前20大進口國。
中國進口猛增
據英國《金融時報》12月13日報道,處于美國內陸的內布拉斯加州從未感覺像現在這樣跟中國關系密切。過去五年來,該州對中國的谷物出口翻了一番。內布拉斯加州的最高農業官員格雷格·伊巴赫最近訪問北京時說:“中國代表著一個巨大的出口市場……(和)一個日益擴大的出口目的地。”
報道指出,內布拉斯加州并不是唯一一個認識到這一點的地方。從中國的官員到全球商行的高管們,這一行業的所有人都已經開始默認,隨著中國成為凈谷物進口國,中國正處于一場結構性調整的中心。
直到不久前,中國還只是進口很少量的優質大米和少量的小麥,而且幾乎不進口玉米,堅持自給自足。但是,這種現象正在發生轉變——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現在又開始把玉米、小麥、大麥和大米等谷物納入其進口產品名單。
這一轉變可能對全球糧食市場產生深遠的影響,因為中國對谷物的總需求相對于全球交易市場的規模來說太大了。
荷蘭合作銀行——為農業綜合企業提供貸款的最大銀行之一——的讓—伊夫·周(音)說:“對于中國來說,即使放棄少許自給自足,在貿易領域都意味著一大塊。即使中國僅進口5%的玉米,那也將相當于全球玉米交易的1/3或者將近一半。”
或難自給自足
報道分析,這一趨勢的關鍵驅動因素是隨著更多的中國人涌入城市而出現的飲食結構變化。在城市里人們通常消費更多的肉類,因而需要更多的可作為動物飼料的谷物。這種轉變加大了中國農業的壓力,因為中國在可耕地和水資源短缺的情況下,已經在努力養活世界上1/5的人口。
來源:參考消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