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記者從連江縣有關部門獲悉,連江縣正在加快建設遠洋漁業基地,目前已完成基地主體工程建設,計劃明年初投入使用。該基地建成后,連江遠洋漁業將實現從單純的捕撈銷售模式,向研發、捕撈、加工、倉儲、營銷一條龍的產業鏈模式轉化。
海角漁鄉走出上市企業
連江縣遠洋漁業基地于2010年開始建設,建設項目包括碼頭、棧橋、保養維修廠、物流冷庫、水產加工廠、綜合大樓、技術研發大樓、員工宿舍等。投資建設該基地的正是連江縣遠洋漁業龍頭企業,也是福建遠洋漁業第一家上市公司——連江縣遠洋漁業有限公司。
1995年,在福州最東頭一個小小的漁鄉——連江縣苔菉鎮,東洛村人張伙利創辦了連江縣遠洋漁業有限公司。經過十幾年的發展,該公司2009年5月在韓國上市,成為我國最大的大洋性遠洋漁業企業之一。目前,公司擁有40艘常年在太平洋作業的遠洋捕撈船隊,年捕撈量超過2萬噸,企業市值近20億元。
據連江縣遠洋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伙利介紹,目前,連江縣遠洋漁業基地已完成主體工程建設,計劃明年初投入使用。基地建設完成后,將形成一個集魚貨裝卸、冷藏加工、船舶維修、船隊補給等為一體的現代化漁業基地,有利于擴大公司的經營規模,轉變粗放型的生產方式,使公司業務從單純的捕撈銷售模式,向研發、捕撈、加工、倉儲、營銷一條龍的產業鏈模式轉化。
一條深海魚價值一輛小車
連江縣有許多船隊一年到頭都在海上捕撈作業,主要在中西太平洋和南印度洋公海區域,遠洋捕撈鯊魚、石斑魚、鯛魚、絲尾紅鉆魚等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深海魚類產品。
“每年捕撈重超一噸的大魚并不罕見,有時候一條深海魚就值一輛小車。”作為遠洋捕撈船隊的第一批船員,連江苔菉鎮北茭村老漁民周仁順認為,“一條魚價比一輛小車”從側面印證了這個高風險、高投入的產業孕育著豐厚的利潤回報。
來自連江縣海洋與漁業局的統計數據也為這一結論提供了佐證:今年1至9月,連江遠洋捕撈產量達18693.8噸,產值近2.5億元,創造就業機會1000多個,為連江構建現代海洋經濟強縣作出重要貢獻。
構建科學高效的魚訊網絡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