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期間,宜都蜜柑成為會議用水果。至昨日,國務院事務管理局已采購了100噸宜都蜜柑,近期還有35噸有機精品蜜柑銷往北京。
宜都蜜柑緣何俏銷北京市場?
改良品種建精品果園贏得市場
宜都現有柑橘面積31萬畝,年產量在55萬噸左右,被命名為“中國柑橘之鄉”。今年“宜都蜜柑”已銷售35萬噸,在北京、遼寧等地銷售火爆。
宜都柑橘專家稱,當地柑橘從以前的紅橘、泡柑等已變為現在的協山、山下紅、興津、黔陽無核椏柑、早熟溫州蜜柑等品種。這些品種從中國柑橘研究所引進推廣,在成熟時間上錯開,適應不同時期對外銷售的需要。此外,宜都還聘請鄧秀新院士等知名柑橘專家當顧問,大力推行無公害柑橘生產技術規程。市財政每年拿出50多萬元在各鄉鎮辦試點。迄今,該市已建起10個無公害標準化柑橘精品園,輻射面積達3萬畝。
據不完全統計,宜都蜜柑不僅暢銷內地,而且以鮮果方式出口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蒙古、俄羅斯、加拿大,以罐頭方式遠銷日、美、越,每年助農民增收3000萬元以上。
彰顯地域品牌發揮經紀人作用
這幾年,地域品牌——“宜都蜜柑”名頭越來越響。活躍在果園與柑橘市場者,除果農、果商外,還有85家公司、近兩千人的柑橘經紀人隊伍。“秋來豐收果滿園,銷路不暢價格低,爛果賤貨到處堆,蒼蠅亂叮嗡嗡飛”。這是昔日宜都一些地方柑橘豐收時產品滯銷的真實寫照。如今,走村串戶收購柑橘、在果農和果商之間穿針引線的經紀人,為彰顯“宜都蜜柑”品牌及促銷立下汗馬功勞。
在宜都高壩洲鎮大戰坡村先鋒打蠟廠,記者遇到了該廠老板、柑橘銷售經紀人聶道軍。他是宜都柑橘銷售大戶。從1997年開始,他就騎著三輪車販賣柑橘。起初,每年販賣約2000噸。經過10年發展,他現在年售橘近千萬公斤,銷售額達到5000多萬元,并建起兩個打蠟廠,首創了柑橘“帶葉打蠟”技術。帶葉柑橘品相好,既受消費者喜愛,又提高了柑橘附加值。
善借地理優勢貯蜜柑錯峰應市
早在兩千多年前,屈原《橘頌》就大贊三峽一帶柑橘是“后皇嘉樹,橘徠服兮”。宜都地處北緯30度的長江上游與中游接合部、武陵山脈向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長江、清江在此交匯,峽江獨特的冬季溫室氣候令無霜期較長,黃棕土壤坡崗地積溫較高,為優質柑橘規模生產、貯藏提供了難得的地理條件。時下,當地不少橘農并不著急賣橘,而是忙著將蜜柑貯藏起來,欲增值銷售。“柑橘貯藏后銷售不僅能調節銷售時間,還能讓橘子味道更好!”據介紹,目前,宜都橘農大都善于借地理優勢,主要采用常溫簡易貯藏方法貯藏蜜柑。以此保鮮,錯峰應市,使宜都蜜柑既俏銷又增值,果農大受其益。(畢衛 吳光立 李廣操 冉德森)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