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自12月4日盤中觸及4.10元低點后,伴隨成交量顯著放大,走出持續反彈行情。該股節節走高,在截至12月17日的10個交易日里,累計漲幅達31%,其中12月10日和14日兩個交易日以漲停報收。昨日該股收盤漲幅為2.9%,換手率為5.14%,成交量創出一年來新高。
公司專注于農產品批發核心業務,業績增長主要來源于旗下各農批市場銷售規模的增長,以及電子交易平臺的推廣,目前公司全國性的農批市場網絡已經建立,實體市場繼續勻速擴張,電子交易平臺有序發展,長期投資價值在于打破農批業務區域限制和實現全國聯動帶來的規模效應。目前公司擁有較多的優秀儲備項目,在農批市場的品牌優勢、全國性農批網絡優勢以及成熟的管理模式是順利擴張的保障。
國信證券在其研報中指出,公司所處農批行業是一個先發優勢明顯、強者恒強的行業,具有如下特點:一、農批市場兼具批發及零售企業特征,由于設計及經營均按市政規劃進行,具有“特許經營、寡頭壟斷”的性質;二、客戶對農批市場的品牌最為看重,從而市場的經營者擁有了較強議價能力;三、巨大的場內交易,可能帶來大量的服務性收入及場外交易收入,場內及場外市場有強烈的“共振效應”。
前期因經濟疲軟和主題投資熱減退的影響,整個板塊遭到業績和股指雙殺,公司股價也跟隨整個板塊下行調整。伴隨著年底農產品消費旺季來臨,農產品批發價格總指數、菜籃子產品批發價格指數等連續回升,再加上每年此時“一號文件”繼續“涉農”利好預期的影響,使得農業板塊自上周整體迎來反彈行情,該股也受惠走出量價齊升的行情。
2004年至2012年,中央已經連續發布了9份以“三農”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強調了“三農”問題的重要地位。此外,其他農業利好政策也起到助推作用,例如,十八大報告就提出,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而12月4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鼓勵發展新型農業生產經營模式。
此外,公司非公開增發已獲得證監會審核通過,發行數量不超過45787.55萬股,發行價格為5.46元/股,海通證券(600837,股吧)分析師汪立亭指出,考慮公司增發后償還8億元銀行借款(公司增發公告中稱將償還5億,假設替代項目借款3億元),則全年計算可節約財務費用4800萬元,以18.41億新股本為準,則2012~2013年經常性每股收益為0.14元和0.23元,考慮非經常損益后的每股收益為0.24元和0.31元。(陳霞)
來源:證券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