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綿陰雨,讓我市經歷了大半個月的“雨季”,冷暖交替,讓市民在短短一周時間內體驗到春夏秋冬“四季”變換——“雨打菜籃子”有沒有影響到市民手中的“菜籃子”?
昨日,記者走訪了多家農貿市場及生鮮超市,市民普遍反映,雖然少數蔬菜品種價格處于高位運行,但所幸的是,各大超市的“平價農產品銷售專區”、“零利潤專區”里,蔬菜不僅品種繁多,價格也實惠,菜價普遍在1-2元之間。
昨日,記者在夏商民興超市看到,“平價農產品銷售區”里各種新鮮的花菜、葉菜正在熱賣,來自山東的包菜和白蘿卜分別為1.3元/斤和1.1元/斤,來自龍巖的大白菜1.1元/斤,產自廈門的花菜2.2元/斤。
“以前是一有臺風天,或者下雨,第二天基本上所有蔬菜的菜價馬上就上來了,現在好多了,至少還有很多便宜菜賣,我們就挑便宜的買了。”一位老大爺購買了平價農產品專區里的大白菜,他告訴記者,少數蔬菜品種漲價,并沒有給普通家庭帶來很大影響。
記者也注意到,政府規定的“平價農產品銷售專區”為10種平價蔬菜,商家可以自主選擇,由于目前“平價農產品銷售專區”實行的是日常管理,蔬菜品種并不多,多家超市都是5-6種,每家超市提供的“平價菜”價格都不同。
“品種影響也不大,大家都可以理解,每天多逛一家超市,總能挑到自己喜歡吃的。”家住蓮花二村的劉女士向記者透露了一個“訣竅”:如果一家超市里找不到自己喜歡的平價蔬菜品種,就多跑一兩家,因為每家超市所選擇的“零利潤平價蔬菜”品種不同。
銷售人員告訴記者,非政府補貼期間,市委市政府還是通過多種方式鼓勵賣場推出“零利潤菜”,賣場主要是看上了低價農產品的“吸睛效應”,這與其他商品的“促銷”其實是一樣的,低價菜將給賣場帶來更多人氣。而“零利潤”品種一般不會超過10種,但供應是充足的。(沈彥彥 崔昊)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