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時節,廣州省梅州市五華縣棉洋鎮黎洞村種植的五六千畝熟透的禾梨靜靜地掛在枝頭卻無人摘采。記者昨日在黎洞村看到,幾乎所有村民的房前屋后、山路邊溪水旁,都種著高大的禾梨樹,樹上一串串乒乓球大小的禾梨果在寒風中搖曳。村民告訴記者,由于信息閉塞,禾梨收購價格低,村里每年結下的200萬斤禾梨果,卻有100多萬斤無人摘采而枯萎枝頭令人可惜。
“沿著村道走,十幾公里的公路兩旁所見之處,都能看到禾梨樹。我們村目前有上千戶村民,家家戶戶都種植有禾梨樹,少則幾十棵,多則數十畝以上。”黎洞村村委書記張明村說。
張明村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照目前畝產3000多斤計算,每年到了11月份禾梨采摘期,就能收成200萬斤鮮果。按照目前的收購價1元/斤計算,最少可為村民收成200萬元以上。僅僅制作禾梨干,包裝后銷售價也高達25元/斤。鮮果產量200萬斤,如果全部制成禾梨干,按照一斤鮮果只能制成2兩干果,銷售價25元/斤計算,禾梨干能為本地村民帶來1000萬元收入。
然而由于黎洞村年輕人都去了外地打工,家里所種的禾梨樹無人管理,加上新鮮禾梨收購價每斤只有1元,村民認為賣的是‘爛泥價’,所以很多村民都沒有興趣去摘,多年來一直任其自生自滅。雖然這兩年村民、村委會極力推進成立禾梨合作社,將禾梨加工包裝,推入市場。“但是,受信息、資金、流通渠道等條件限制,村民采摘熱情不高,每年都有100多萬斤禾梨老死枝頭。”張明村無奈地說。(葉仕欣 練海林 鄭康偉)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