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如何富有吸引力:經營創新難題待解
在糧食產量實現增產,農民增收實現之后,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機制成為下一階段中國農村工作的一個重點。
12月22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閉幕。會議強調,要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農產品有效供給,要積極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機制,要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要在“收入倍增”中著力促進農民增收。
在上述四大重點中,保供給、促增收、城鄉統籌是過去幾年來一直強調的,今年的強調體現了政策的連續性,而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機制,是首次被提到與前三者并列的高度,這既是政策的創新,同時也突顯出在新的發展中,我國農村經濟面臨新的瓶頸,必須通過體制機制的創新才能實現前三大目標。
農業生產經營體制創新
在中國小農戶經營體制下,如何建立起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給小農戶,特別是種糧農民,提供周到的社會化服務,是一道現實的難題。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昨日在解讀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精神時表示,要按照黨的十八大要求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必須做到“兩個加快”:一是要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二是要加快農業的組織和制度創新,在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基礎上,著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目前,中國農村的“空心化”傾向越來越嚴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很多農民脫離農業活動,主要是嫌務農收入太低。要想吸引高素質的農民從事農業活動,首先就需要讓農業成為一個富有吸引力的產業。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不斷理順農產品價格,讓農民種糧務農獲得合理利潤”。
中央黨校三農問題研究中心副主任徐祥臨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現在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我認為是偏癱:它在調動農民方面具有積極性,但是其提供社會化服務的功能卻發揮不出來。因此,在建立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方面要大膽創新。”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