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是最能表現百姓幸福指數的地方。吃得好不好,最直觀體現生活水平的高低。“前年冬天,韭菜才一塊五,今年就5塊了。以前100塊錢買一次菜,夠吃一星期的。現在一星期,買菜得200多塊錢。”長春市民張女士說,她和老伴都是退休工人,兩人每個月退休金加起來2420元。前兩年,工資沒漲時,老兩口還覺得日子過得挺寬裕。可這兩年工資漲了,卻覺得日子過得有點緊巴了。
反映:希望青菜一斤兩塊錢以下
“只有吃白菜、土豆了。只有這兩樣菜便宜點。”張女士的老伴說,可是張女士最不愛吃的就是這兩樣菜。
“白菜、土豆都是本地產的,所以便宜。要是其他青菜本地也能產,說不定也不用那么貴。”張女士說,“(降得)不用多,只要青菜兩塊錢一斤以下,我就很知足。”
踏查:種類挺豐富 價格挺“貴”
昨天,記者走訪了長春室內幾家菜市場,在綠園區普陽街農貿大棚,記者記錄下一組菜價:黃瓜每斤5元,茼蒿每斤6元,豆角每斤10元,油麥菜每斤6元,菠菜每斤5元,韭菜每斤5元……
又問了一下買菜的市民,大家對豐富的種類很滿意,但多數認為有點“貴”。
對比:長春菜價比北京要貴不少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長春市人大代表邵婷說,“以前買菜也沒覺得有多貴,但前兩天去北京看父母,幫父母買菜時發現,首都的菜比咱長春便宜好多。在長春買菠菜,5塊錢一斤;在北京,兩塊錢一捆,一捆至少有3斤……”
邵婷說,長春市青菜價格,幾乎都破“5”了,兩元一斤想買到青菜,不容易。
分析:貴是因為都是“外來菜”
李先生在普陽街市場賣菜三年,他說:“菜價貴的原因,一方面是跟著物價漲,一方面是因為都是‘外來菜’,進價成本就高。”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