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
日前,《北方新報》走進伊利敕勒川精品奶源基地和原料奶檢測室,從奶牛飼喂、防疫、擠奶、運輸(gps定位系統)以及原料奶檢測等多個方面進行全面、細致地報道。報道周密、翔實,情景交融,客觀反映了伊利狠抓源頭管理,夯實奶源基礎的實際舉措。
這是繼《中央電視臺》等中央級10家媒體對伊利集團奶源報道之后,自治區區媒體的又一次全面報道。與此同時,除質量報道外,《北方新報》還將對伊利的市場和研發兩個方面進行系統報道,多角度、多方位展示了伊利的發展實跡,觸摸中國食品安全的樣本。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關乎每個家庭每個人的身體健康。維護食品安全,是擺在我們面前一場永不松懈的持久戰。如何打贏這場持久戰,是擺在全國人民面前一道意義深遠的命題。記者走進致力于“成為世界一流的健康食品集團”——伊利,觸摸中國食品安全的樣本……
奶牛的幸福生活
12月11日,雪后的土默特平原寒意襲人。在伊利集團敕勒川精品奶源基地,幾頭犢牛在寬敞明亮的牛舍里跑來跑去,高興地撒歡。在飼養員的精心呵護下,它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在這里,5200頭奶牛健康快樂地生活著。
沒有優質的奶牛,就沒有優質的牛奶。
“伊利牧場的奶牛來自世界各地,主要品種是從美國、加拿大、新西蘭、澳大利亞、烏拉圭引進的荷斯坦牛。荷斯坦牛原產于荷蘭和德國,以產奶量高著稱,是世界上著名的良種奶牛,世界各國都有引進飼養,占全世界奶牛數量的90%以上。”伊利集團執行總裁張劍秋說。
奶牛悠閑地散步,耳朵晃動著,上面的一對耳環特別引人注目。奶牛一出生,就會帶上一對電子耳環,這相當于它們的身份證。
“通過電子耳環記錄的信息,營養師可以為每一頭奶牛提供定制化的科學配餐。”段俊峰說,“我們利用全球最先進的電子裝置對奶牛的運動量、發情期等進行全天候的監測,并自動形成分析報告和圖表,為良種繁育工作收集大量的科學數據。”
伊利對奶源的管理直接前置,在奶牛培育階段上下功夫,實現了最前端降低在奶源領域可能出現的安全風險。
一個大棚里,飼草料堆積如山。這是奶牛的上等飼料。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