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農科院蔬菜新品種——“桂蔬1號”黑皮冬瓜和“瑞豐2號”紫長茄(俗稱“香茄”)中試與示范項目近日通過自治區科技廳專家驗收。黑皮冬瓜和香茄早在市場上有售,為什么現在才通過中試?12月19日,記者采訪了廣西農科院蔬菜研究所后得知,目的是為了大面積推廣種植,讓更多的市民吃上這些品質好、口感好的蔬菜。
中試結果:好吃、綠色、無公害
記得2006年黑皮冬瓜首次在南寧市良慶區南曉鎮進行“選美”(主要是個頭和重量)時,就已被不少讀者認識;而香茄2008年首次在柳州等地面市時,也因其香糯柔軟的口感很快得到消費者的認可。由于種子成本較高、各個區域的種植模式不夠明朗,種植經驗不夠豐富等多種原因,兩種“好吃”的蔬菜尚不能大規模種植。
據蔬菜研究所副所長李文嘉介紹,摸索出來的種植方式的重要成果,就是“綠色無公害”,“我們分別將南寧市、藤縣、扶綏縣示范點的冬瓜產品,南寧市、合浦縣、靈川縣、賀州市八步區示范點的茄子產品,送去南寧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檢驗,送檢產品全部達到國家無公害產品要求?!?/p>
更重要的是,中試形成了廣西地方標準《冬瓜制種生產技術規程》、《綠色食品茄子生產技術規程》和《茄子制種生產技術規程》送審稿,目前正在申請廣西質量技術監督局組織專家審定。
黑皮冬瓜:農民脹錢袋市民飽口福
李文嘉說,像黑皮冬瓜,通過中試摸清了新品種在不同地域的適應性、適宜播種時間和種植密度,比如原來搭架種的都是每畝種600株左右,通過試驗摸索出畝種900株的密度,并在藤縣生產示范,畝產可達1.5萬公斤以上,比原來傳統種植密度增產30%,按今年每公斤平均收購價1.2元計算,畝產值達1.8萬元,除掉所有成本,每畝純收入在1.4萬元以上。
李文嘉介紹,可以說,黑皮冬瓜是一個“農民脹錢袋、市民飽口福”的蔬菜新品種,它沒有一般粉皮冬瓜的酸味,肉質清甜,老瓜適合做湯,嫩瓜適合清炒,味道各有不同,但都比較爽口,深得消費者喜歡。主要銷往全國各地,以東北、西北、華北及沿海地區為主,廣西本地也有銷售。
香茄:有望在南寧周邊推廣
來源:廣西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