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上午,整個鄭州彌漫著大霧,在位于新鄭路上的春來茶城,濕潤的空氣里,卻彌漫著濃濃的茶香,一場“斗茶會”正在這里舉行。“適口味者珍”,現場不僅評選出了好茶,而且也交流了不少茶知識、茶文化。
現場
看湯色、嗅香氣、品滋味
茶友共同當評委
23日上午,鄭州春來茶城二樓人流涌動,茶香暗浮。由省茶葉協會主辦的“春來茶城杯”中原黑茶品鑒會在這里舉行。征集到的來自云南、湖南、湖北及河南四省的76份茶樣被分為生茶、熟茶、老茶三組,分別一決高下。
長條茶桌上,工作人員把每個區的每款茶分編號放好,旁邊則是白瓷碗、湯勺等,由工作人員統一稱量(3克)、一樣的水沖泡(3分鐘)。開水注入蓋碗內,茶香四溢。評委由幾十名茶友擔任,他們分別通過看、聞、嘗等為自己滿意的茶投票。
看湯色、嗅香氣、品滋味、看葉底……眾茶友有的一飲而盡、有的細細斟酌、有的沉思、有的與同伴竊竊私語著……對每個環節審評得都甚為仔細。
最終,部分茶樣勝出。其中一款獲得19票的生茶獲得金獎,熟茶、老茶也各產生一名金獎。獲獎者均獲得了省茶葉協會頒發的證書。
斗茶
現在基本不說“斗茶”了,改叫“品鑒會”
斗茶,始于唐代,創造于出產貢茶聞名于世的建州茶鄉,是新茶制成后,茶農評比新茶品序的一項比賽活動。民間斗茶,多為兩人,三斗二勝,計算勝負的術語叫“相差幾水”。春來茶城顧問李偉說,在那時,誰要是斗贏了,要騎高頭大馬像迎接狀元一樣被迎回,相當榮耀的事。
但如今基本上不說“斗茶”了,李偉說,因為“斗”不太適合茶性,茶性是比較安靜的,是要靜氣、和諧的事。而“斗”則讓人有激烈、比賽,一定要分出勝負的感覺。
在一起品品茶,看看誰的好,盧書記提出“品鑒”,這也是為什么現在很多類似“斗茶”的活動都叫品鑒會的原因。
而借用“斗茶”,只是增加趣味性。“斗茶”也是為加強茶人之間的交流、增進友誼、傳播茶文化等。“好茶需要大家來評。”
此次“斗茶”現場,眾茶友并沒有顯露出爭強好勝之心,多數都表示,得不得獎無所謂,重在交流。
茶文化
傳承茶文化需培養“信徒”
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喝茶逐漸取代喝酒,成為一種文雅的交際方式。
來源:第一茶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