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國糧食生產實現“九連增”,全年糧食產量11791億斤,比上年增加367億斤,連續5年穩定在10500億斤以上。國務院新聞辦于12月25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國目前農業發展的形勢和糧食“九連增”的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農業部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畢美家表示,9年來我國糧食累計增產3177億斤,主要呈現四大特點:一是單產貢獻大于面積,這9年的糧食增產2/3是靠提高單產;二是玉米增量貢獻最大,玉米已成為我國第一大糧食品種;三是主產區貢獻突出,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4省區成為全國糧食增長最快貢獻最大的區域;四是科技含量提高,2012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已經達到54.5%,農業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57%。
近年來,2億5千多萬的農村青壯勞力離開了農業,“九連增”得來不易,農業部將對今年糧食生產當中成績突出的50個大市、404個大縣、200名糧食生產工作者、400名農業科技人員、500名種糧大戶予以通報表揚,鼓勵他們在發展糧食生產中作出的突出貢獻。
針對記者提出今后糧食再增產的潛力問題,畢美家認為,靠增加面積已經非常有限了,今后增產主要依靠科技,提高單產,走內涵式發展的路子。他提出,今后重點抓好產量超100億斤的大市和產量超10億斤的大縣,在糧食主銷區和產銷平衡區也劃定一批糧食主產縣市和主產鄉鎮,使之成為區域平衡的生力軍。重點關注西北、西南地區通過發展旱作農業來提高糧食產量的縣市和鄉鎮,同時建立利益補償機制,實施特殊的支持政策,農業項目資金重點向他們傾斜,各種試點示范向他們集中,使之成為下一輪糧食增產的中堅力量。
近年來國家出臺多項政策措施,調動農民的種糧積極性。畢美家強調,下一步,農業部要繼續充分發揮政策的激勵作用,鼓勵發展適度規模經營,還要重視價格的引導作用,以及基礎設施的保障作用和科技的支撐作用,大力扶持一些種糧大戶來種糧。
來源:糧油市場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