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的嚴寒天氣使得蔬菜供應和菜價成為市民關注的話題。山西省冬季蔬菜供應是否能保障群眾需要?省農業廳蔬菜產業管理站昨日就此發布消息,山西省冬春蔬菜需求量為800萬噸左右,本省生產的蔬菜可以滿足75%。大白菜、馬鈴薯、蘿卜等冬貯菜可以滿足供應;但鮮細菜缺口依然較大,本省生產規模只能滿足一半的市場需求,其余的50%需要從外地調入。
“山西省蔬菜生產總量有余,但季節性供求不平衡,夏秋以調出為主,冬春以調入為主。”省農業廳蔬菜產業管理站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山西省冬季蔬菜生產以日光溫室和大棚為主。日光溫室主要以生產茄果瓜類、葉菜類為主,大中拱棚主要以生產耐寒性的菠菜、韭菜等葉菜為主。從結構上看,主要是鮮細菜短缺,冬春鮮細菜需求量400萬噸,山西省冬春生產量為200萬噸,能滿足50%左右,其余200萬噸需從外省調入。
近三年來,通過實施“設施蔬菜百萬棚行動計劃”,山西省設施蔬菜每年新增20多萬畝,有效地提高了冬春蔬菜供應保障率。但是,山西省設施蔬菜總體規模仍然偏小。設施蔬菜總面積只排在全國第12位,設施蔬菜產量也只占山西省蔬菜總產量的40%左右,冬春蔬菜自給率只有75%左右,大量鮮細菜還要從山東、海南等地調入;山西省冬春季節主要從南方調運蔬菜,這一季節是冰雪等自然災害頻發期,長距離販運蔬菜,蔬菜損耗較大,加之受運費及生產成本上漲等因素影響,導致冬季蔬菜價格總水平呈剛性上漲趨勢。
省農業廳蔬菜產業管理站為此建議,加大設施蔬菜發展扶持力度,大力推進標準化園區建設,用“大縣、大園、大社”的思路來發展設施蔬菜,推廣“龍頭企業+基地+農戶”和“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農戶”的一體化經營模式。強化冬春蔬菜儲備制度,建立冬春蔬菜儲備的長效機制。實行“政府委托、企業運作”,政府給予適當補貼和扶持。堅持保障日常消費與滿足應急需要相結合,以保證市場供應、平抑菜價大幅度波動為重點,確保儲備蔬菜調得進、存得好、銷得出。(恨煙)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