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2年是大宗商品期貨市場較為糾結的一年,雖然全球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給了大宗商品市場流動性支撐,但是世界經濟在經歷金融危機創傷后的久病不愈、萎靡不振拖累了大宗商品需求。從國內市場來看,大豆下游產品豆粕期價漲幅較大,能源化工板塊焦炭跌幅較大;從國際市場來看,黃金市場依然延續牛市行情,而需求減弱令原油價格未能重演上漲行情;農產品價格因干旱天氣“因禍得福”,大幅飆升。展望2013年,國際大宗商品市場走勢仍將取決于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形勢如何。有專家認為,在所有大宗商品中,黃金上漲將會延續。
農產品期貨中最有看點的莫過于豆類期貨,在國際大豆期貨牛熊轉換大幅波動帶動下,國內豆類期貨也波折不斷。
2012年,農產品價格可謂是“因禍得福”。受美國等地干旱天氣影響,糧食產量大幅下降,國際資本趁機炒作“天氣市”,第三季度農產品期價大幅上揚。但隨著天氣炒作結束,農產品期貨由牛市轉為熊市。12月26日,大連商品交易所豆粕主力合約收于每噸3333元,較9月4日創出的高位每噸4366元下跌23.7%。
原因天氣炒作
南北美天氣和產量炒作主導2012年豆類期貨行情。
上海中期期貨分析師關向鋒指出,由于天氣因素,美國農業部全球大豆3月數據下調了南美大豆產量,具有較大利多大豆的意義。由于美農業部報告下調了巴西、阿根廷的產量,使得美盤在之后的走勢中不斷創出年度新高。市場也已經普遍認為,南美大豆減產已經成為定局。
在南美洲大豆減產預期下,市場下一步開始炒作美國天氣。
受干旱天氣影響,美國農業部對大豆畝產、優良率等數據不斷做出調整,截至2012年7月22日當周,美國農業部公布的大豆優良率由此前公布的60%持續下調至31%,較去年同期下挫50%。受此影響,豆類期貨大幅飆升。9月,美豆、連豆進入高價值區間。
來源:國際金融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