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數據顯示,2004年,中國凈進口糧食為1784萬噸,而2005年中國糧食凈進口進一步地增加到2145萬噸,2008年中國糧食凈進口上升到3752萬噸,2009年中國糧食凈進口又快速地增加到4894萬噸。
海關總署近日發布統計月報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糧食進口達4085萬噸,同比增長41.2%,增長主要來自于玉米、小麥等谷物的大幅進口,其中玉米進口240.54萬噸,同比增長6535.2%。
“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還是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飼料用糧、工業用糧的比例在不斷提升。”12月25日,農業部總經濟師畢美家在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糧食進口猛增
總產增進口也增的情況,在今年格外引人注目。有國外媒體甚至報道稱,中國正在大量購買糧食。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這種大肆進口已經讓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大米和大麥的進口國,而且位居玉米的前十大進口國和小麥的前二十大進口國。
對此,有業內專家提醒說,進一步加大進口,有可能最后會形成惡性循環,導致整個糧食產業鏈被控制,重蹈大豆的覆轍。
在新聞發布會上,農業部總經濟師畢美家承認“從增量上看,增幅確實比較明顯”。但他同時也表示,進口增長主要是為了滿足國內多樣化的消費需求。人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對糧食品種多樣性的需求越來越強,特別是一些高端優質的大米、優質強筋弱筋的小麥需要適量進口作為調劑。而玉米作為重要的飼料作物、工業原料,隨著養殖業、深加工等消費領域的迅速發展,供求關系也趨緊,需要適量進口。
國外糧食更便宜
而更重要的一點是,國外的糧食價格確實比國內便宜一些。“我們加入wto以后,需要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來調劑余缺。目前小麥、玉米、大米價格,國外不比我們有優勢,但是國外的大豆價格有優勢,國外的大豆進口到我們沿海地區,比如說進口到山東的青島港、煙臺港,每十斤大約比我們便宜兩毛錢。所以我們的大豆進口相對來講多一些。”畢美家說。
事實上,自2004年起,中國糧食凈進口就出現了一種有別過去的新格局,總體上呈現出明顯大幅度增加的態勢。
對國內已產生影響
來源:成都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